比《法医秦明》好看,还比《法医秦明》下饭

补习TVB老剧《法证先锋》 。 从2006到2011年总共出了三部 , 前两部是同一拨演员 , 故事也是一个整体 , 第三部大换血我就没看 。 一二部基本上是法证部与重案组联手破案的模式 。

比《法医秦明》好看,还比《法医秦明》下饭

文章插图

一、叙述性诡计

通常情况下 , 一旦掌握了编剧的叙事套路 , 就能总结出如下规律 , 适用于绝大多数涉案剧:
表面破绽百出的一定不是真凶 。
矛盾众人皆知的一定不是真凶 。
作案动机明显的一定不是真凶 。
而《法证先锋》有时运用了高明的“叙述性诡计” , 使得凶手是谁并没有那么好猜 。 (注:“叙述性诡计”是推理小说常见的写作手法 ,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首开先河 。 简言之 , 就是利用结构或技巧有意隐瞒与误导受众 , 终极真相揭晓时令人错愕不已 。 )
比《法医秦明》好看,还比《法医秦明》下饭

文章插图

比如第一起“灭门案” , 谭家三人遇害身亡 , 只余一人奄奄一息 。 谭父做钻石生意 , 重案组的调查方向是“入室劫杀” , 然而怀疑对象的嫌疑排除 , 案件一筹莫展 。 此时引入另一线索——女星kiki被跟踪案 。 两个案子看似风马牛不相及 , 但跟踪狂无意中提供了案发当晚的重要证物——有凶手影子的照片 。
人称“行走百科全书”的高级化验师高彦博(以下简称高sir)与法医古泽琛经过重重推演 , 发现凶手特意穿了双大鞋误导警方对其身高的判断 , 而化验出的羊齿苔藓(生长在鱼缸中)更让真凶无处遁形 。 原来 , 谭伟昇在杀死家人后自导自演了“受害者”苦肉计 , 并将钻石藏于鱼缸底 , 可真是“灯下黑”啊!
比《法医秦明》好看,还比《法医秦明》下饭

文章插图

最出人意料的当属高sir太太中斑蝥素毒心衰致死案 。 此前编剧铺垫了死者生前惨况:车祸瘫痪、肝癌折磨 。 两人有作案可能:一是高sir前女友林沛沛 , 当年出国前写给高sir的信被高太太藏起 , 情缘尽断 , 且其为医生精通药理;二是常来探病的高父 , 见儿媳饱受病魔摧残于心不忍 。

为了误导观众 , 编剧先让林沛沛对病危的家养狗狗“送往生” , 以表现其“冷血无情”、仿佛对生命极端漠视的态度;再让高父烧香祭拜妻子 , 说些儿媳和儿子从此都解脱了的话 。 他们偷偷看向高sir的目光有关切也很复杂 , 辅以惊悚配乐 , 增强了作案嫌疑 , 令观众以为二者必居其一 。
比《法医秦明》好看,还比《法医秦明》下饭

文章插图

实际上这却是一桩由于无知导致的误杀悲剧:护工玉姐误信偏方 , 连续10天喂高太太喝下含毒的药却不自知 。 而在本案的开始 , 玉姐自己吃了沾上斑蝥素的蛋糕后中毒 , 一直躺在医院的她如同自带“障眼法”一般 , 一度遮蔽了警方与观众的视线 。
二、无处不专业

比《法医秦明》好看,还比《法医秦明》下饭

文章插图

“法证之父”埃德蒙·罗卡说过:“凡两个物体接触 , 必会产生转移现象 。 ”也就是说犯罪现场必然会留下某些带不走的证据 。 罗卡定律是法证科的黄金定律 。
在硬件上 , 该剧展示了多年前法医的诸多科技手段 , 例如对蛋糕盒做纤维测试、“诺曼任务”(高空掷物测试)、用容貌重整技术进行“枯骨重整” , 通过推断死者脸部肌肉厚度来还原死者容貌 , 等等 。
比《法医秦明》好看,还比《法医秦明》下饭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