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毁态、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
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猜猜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时辰的由来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 。
子夜时分,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天长日久,人们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
“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 。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丑时,农家自会起身喂纤兆源牛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于是,虎与寅时相联系,有了“寅虎” 。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 。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在现实中看不到,只有大雾蒙蒙之中,人们才会产生龙的幻象 。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 。龙和辰时相联系,便有了“辰龙” 。
【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是怎么样的?】
推荐阅读
- 华为m5手写笔怎么打开 华为m5手写笔怎么用
- 少年的你,到底什么时候上映啊?
- 腊八蒜的功效 腊八蒜的功效是什么
- 枸杞的副作用与功效禁忌 枸杞有什么副作用
- 三棱的营养价值 三棱的营养价值介绍
- 黄鳝鱼的营养价值 黄鳝鱼介绍
- 抖音里假一赔三的手表能买吗?买到假货怎么办?
- 苹果x与xs的区别苹果x与xs的区别是什么
- 5升的锅有多大
- 甘蓝菜和大头菜的区别 甘蓝菜和大头菜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