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晚睡强迫症”之类的问题
于是我们特意请到了小院的咨询师布菲老师~
做了一期深夜访谈节目~
(“深夜”才不是指深夜栏目,而是指这个访谈有关“夜晚”,不要想歪了哟)
时下,失眠症广泛存在于都市人群中 。 即使没有失眠症,许多人也有晚睡的习惯 。 似乎我们都变得“舍不得”睡了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非常奢侈 。 晚睡背后,究竟有哪些不曾言说的心理原因呢?
小编:您自己有晚睡的习惯吗?不睡一般都会做些什么呢?
布菲:提到晚睡,一般晚上11点还没有睡着,就算熬夜晚睡 。 按这个标准,我目前还没有晚睡的习惯 。 不过仔细想想,自从孩子出生我的睡眠时间越来越晚 。 白天工作,下班带孩子,孩子入睡之后,才可以自己支配时间 。 一般这段时间用来看书,写写东西 。
在Amazon Mechanical Turk平台上,曾经有人搜集了200多个不同人种、教育程度、婚姻和职业状态的参与者的睡眠自我报告数据 。 这些人中有30%的人睡眠低于6小时,84%的参与者报告说他们每周至少有一天感觉睡得太少,白天无精打采 。 超过40%的人每周有3到7天在疲惫中度过 。
小编:是否因为时下人们工作压力大,晚睡是一种心理上对自己的补偿?
布菲:补偿是一个种常见的心理机制 。 比方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很穷,总是缺少衣服穿 。 长大以后有条件了,很喜欢买各种各样的衣服 。
对于商业社会背景下的我们,白天工作忙忙碌碌一天,再加上交通、饮食、家务、社交等不可回避的时间消耗 。 让我们内心常感到身不由已的压抑和无奈,时间久了会积存大量的焦虑 。 自然会希望有更多放松、娱乐、休闲等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宣泄和补偿自己 。
寻求补偿并不是一样不好的事情 。 但是如果晚睡变成了对于睡眠有强烈的抵触甚至恐慌感或者容易睡前兴奋,反复出现不睡的强迫观念和行为,感觉到某种焦虑 。 就可能形成强迫性晚睡,就像买衣服买到无法控制就成“购物狂”一样,这种补偿就变成不适当的,过度补偿了 。
另外,还有一种补偿,会明显带有自责的意味 。 他们用晚上来弥补白天的工作,在白天他们容易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感觉到过大的压力而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能有效率的完成工作 。 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到了晚上觉得需要对白天碌碌无为的感觉进行补偿 。
不管以上哪种补偿而出现的晚睡,都是人们内心对于自我独处的需要 。
小编:享受独处是否是人的基本需求?
布菲:社交与独处是人生活两种方式,也是基本需求 。 当代的人们往往更加重视社交而忽略了独处,在一定意义上独处比社交更为重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我们内在的整合 。 也就是说,我们要将日常在工作、学习等社交中所接收和体验的信息思考,整理,总结形成经验并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 。 整合的过程好比信息体验自我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能否有相对健康客观的自我认同,从而影响到个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 。
小编:大量的信息使大脑高速运转,是否也会导致人们入睡难?
布菲:是的,据统计,一些人把晚睡的时间奉献给各种如“Party咖”忙于各种社交 。 更多的人则将时间消耗在互联网,离不开手机和电脑 。 如果晚上特别是临睡前,进行过于刺激的活动,对新奇信息摄入过多的行为,会引起大脑神经兴奋紧张,导致入睡困难或不想睡 。
推荐阅读
- 恐怖游戏能否成为VR领域大爆点?
- 秋季是女性护肤黄金期,这3大要诀做好,保你皮肤水嫩润白
- 香猪真的长不大么?
- 经常熬夜如何保护肝脏
- 新版球球大作战如何开宝箱
- 双眼皮手术费用大概是多少钱
- 漂唇的危害有哪些
- 一个职业经理人写给正在公司实习的大学生
- 异地恋结婚的几率有多大?
- 猫多大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