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候蛩凄断原文、作者

清平乐·候蛩凄断 宋代:张炎 , 所属类型:宋词三百首 , 秋天 , 感伤
候蛩凄断 , 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江似练 , 望尽芦花无雁 。
暗教愁损兰成 , 可怜夜夜关情 。只有一枝梧叶 , 不知多少秋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 , 秋风萧瑟秋江岸 , 人与秋虫共鸣 。冷月落沙洲 , 澄江如彩绢 , 千里芦花望断 , 不见归雁行踪 。
默默愁煞庾信 , 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 。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 , 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注释
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 , 后用为词牌 。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 。双调四十六字 。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又一体 , 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
蛩(qióng):蟋蟀 。
练:素白未染之熟绢 。
芦花:芦絮 。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
愁损:愁杀 。
兰成:北周庾信的小字 。
关情:动心 , 牵动情怀 。
赏析 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 , 人语西风岸 。月落沙平流水漫 , 惊见芦花来雁 。可怜瘦损兰成 , 多情因为卿卿 。只有一枝梧叶 , 不知多少秋声!”一词 。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 , 才色皆称 。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 。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 , 有意为之 。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 , 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 , 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 , 西风的衰飒 , 秋月的清冷 , 秋江的澄净 , 无雁的芦花 , 一幅萧杀的“秋晓图” 。以中 , 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 。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 , 不言西风呼啸 , 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 , 不半个愁字 , 而言芦花盼雁 。既含蓄又有美感 , 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
下片“暗教”四句 , 道出无限“秋愁”:“兰成” , 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 , 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 。“梧叶” , 梧桐之叶 , 其最易引发秋感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 , 秋雨梧桐叶落时” , 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 。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 , 三更雨 ,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 , 一声声 , 空阶滴到明”(《更漏子》) , 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 。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 , 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 , 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 。下片短短几句 , 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 , 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 , 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 。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 , 又成为盖世佳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