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17年6月19日 , 我国首颗国产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A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 然而由于火箭第三级滑行段姿控发动机滚动控制的推力器出现异常 , 卫星并没进入预定轨道 , 远地点比预计中低了近20000公里 。
文章插图
(中星9A原计划的同步转移轨道、实际转移轨道与最终的同步轨道对比图)
但这颗卫星并未就此宣告任务失败 。
在随后的20天内 , 地面控制中心人员经过10次轨道调整 , 让这颗卫星逐渐“爬”到了目标轨道:位于东经101.4度赤道上空35786千米的点上 。
在这里 , 可以实现与地球自转完全相同的轨道周期 , 相当于相对地面同步/静止 。 这样即可实现卫星预计的电视直播的任务 。
不少媒体在报道这次卫星自救事件时甚至用起了“星坚强”这样的词汇 。 事实上 , 国内外火箭入轨错误的事故屡见不鲜 , 每年都有3-5起 。 但只要不是严重的火箭入轨错误 , 大都有弥补错误的空间 , 这个空间就是靠卫星本身的推进系统完成 , 但一般会付出巨大的寿命代价 。 中星9A就可能因为此事失去3-5年寿命(原计划12-15年) 。
说到这儿 ,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 , 既然有火箭了 , 为什么卫星还要自带推进系统呢?事实上 , 这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 。 下面我们详细说一下 。
1.卫星带有推进能力的必要性
可能会有人认为 , 卫星的发射、入轨全靠火箭 。 其实不然 , “人生的路啊 , 要寄几走”这个道理 , 卫星也是很明白的呢 。
文章插图
目前 , 对于几乎任何一颗卫星 , 推进系统都是必备的 , 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
航天任务的需求
即便今天的火箭发射技术已经日趋完善 , 但它也只能将卫星送入预订的轨道高度和轨道倾角上 , 剩下的都由卫星自我推进 。
例如 , 即便中星9A正常入轨 , 也是进入一个同步转移轨道 , 这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300-500千米 , 而最远可达36000千米的超大椭圆 。 卫星距离地面越远速度越慢 , 到了最高点时 , 卫星上的推进设备工作 , 由此而来的推力与速度方向相反且呈一定夹角 , 将卫星速度减速到3.1千米每秒并改变速度方向 , 实现相对静止地“停”在赤道上空(此时轨道周期) 。
而对于探索外太空之类的复杂任务 , 推进系统的重要性基本排名第一 。 例如探月任务 , 火箭只能将其送出地球几百公里 , 但目标却是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 , 这个过程就需要经历复杂的机动过程 。
我国在2010年国庆节发射的嫦娥二号 , 甚至在复杂的探月任务结束后 , 飞到了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引力平衡点 , 又在700万公里外探访了一颗小行星 , 如今已经在1亿公里外了 。
文章插图
(嫦娥二号轨迹图 , 可以看出离开地球只是起点?新华社)
1977年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产的一个航天器 , 它在任务周期中探访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四个太阳系内全部的气态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体系 , 这个过程对轨道机动能力要求极高 , 可谓“失之毫厘 , 谬以千里” , 如今它已经距离地球280亿公里 , 但还在保持与地球的通信 。
推荐阅读
- 热热热,未来气候有可能变冷吗?
- 桃花如何祛斑?桃花祛斑的六种方法
-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只是传说?熟练使用一种兵器有多难
- 有哪些适合学英语的美剧
- 视频怎么加速播放 手机怎么把视频放慢
- 喝茶有助于消化,金山翠芽
- 科学饮茶与健康,荷叶茶有什么功效
- 兔子僵硬了,还有得救吗?
- 猫怀孕期间有寄生虫怎么办?能不能驱虫?
- 广东大叶青的制作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