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知识之黄茶( 二 )


冲泡要领
用开水预热茶杯, 清洁茶具, 并擦干杯, 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 。 用茶匙轻轻取出黄茶约3克, 放入茶杯待泡 。 每克茶用开水50~60毫升 。 用水壶将70℃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 至1/2处, 使茶芽湿透 。 稍后, 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 。 约5分钟后, 去掉玻璃盖片 。
在水和热的作用下, 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 上下沉浮, 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 。 茶姿的形态、茶芽的沉浮、气泡的发生等, 都是其他茶冲泡时罕见的 。 由于黄芽茶制作时几乎未曾经过, 加之冲泡时水温又低, 茶汁浸出不易, 就得加长冲泡时间 。 所以, 黄芽茶的冲泡时间通常在10分钟后才开始品茶 。
黄茶与的辨别方法
第一招:看外观, 嗅千香
分为黄大茶, 黄小茶和黄芽茶三大类 。
黄大茶茶叶外形叶大且梗粗壮, 叶片成条, 叶茎相连弯如鱼钩, 颜色偏黄 。
黄大茶
黄小茶和黄芽茶外形要纤秀许多, 和绿茶近似 。 但是颜色有差异:绿茶的颜色整体偏绿, 多为墨绿色和嫩绿色 。
而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黄茶, 色泽主要呈黄色, 即使带绿也是黄中带微绿 。 新的黄茶细闻干茶会有一种玉米的甜香, 另外一些工艺的原因, 有些黄茶还会带有松烟香, 比如沩山毛尖 。
黄小茶
黄芽茶
第二招:看汤色、闻茶香、尝茶、看叶底
看汤色
黄茶茶汤以淡黄色为主, 无论淡黄或明黄 。
绿茶的汤色会有多种表现, 从基本无色到浅黄色或者黄绿色 。
闻香气
黄芽茶的香气与多数呈鲜甜的玉米须水香气或蒸栗子的香气 。
绿茶的香气与黄茶相比, 或更为浓郁, 比如炒豆香、炒栗子香为主;或鲜甜不及, 但清新更足, 比如竹叶香、淡爽的花果香;甚至绿茶工艺不足时, 还会带明显不愉悦的青草气味 。
尝茶
黄芽茶滋味更甜, 汤水更温和、厚而鲜爽, 苦涩感不会很明显 。 夸张地说有的黄芽茶喝起来甚至会有喝玉米须水的感觉 。
绿茶入口鲜美爽口, 滋味会更浓, 对口腔强的刺激感会更强些, 苦涩和回甘生津相对会清晰
看叶底
黄茶的叶底以嫩黄为主, 黄中带绿或黄中带白 。
绿茶的叶底一般颜色呈黄中带绿, 颜色比黄茶深一些 。
闷黄方式
湿坯闷黄
湿坯闷黄是在杀青后或者热揉后堆闷使之变黄, 由于叶子含水量高, 生化变化快, 黄变时间较短 。 海马宫茶杀青后趁热捏成小团, 经24小时左右可以变黄 。 沩山毛尖为杀青后热堆, 经6-8小时即可变黄 。 平阳黄汤杀青后, 趁热快揉, 重揉堆闷于竹篓内1-2小时就变黄 。 北港毛尖炒揉后, 覆盖厚棉布半小时, 俗称“拍汗”, 促其变黄 。
干坯闷黄
又分为散堆和纸包的闷黄, 初烘干后再进行装篮堆积闷黄 。 初烘叶含水量较低, 生化变化速度缓慢, 黄变时间长 。 如君山银针, 初烘至六七成干, 初闷40-48小时后, 复烘至八成干, 复闷24小时, 达到黄变要求 。 黄大茶初烘七八成干, 趁热装入高、深而口小的篾篮内闷堆, 置于烘房5-7天, 促其黄变 。 霍山黄芽烘至七成干, 堆闷1-2天才能变黄 。
总之, 尽管各类黄茶堆积变黄有先有后, 方式方法各有不同, 时间长短不一, 但是闷黄过程, 这就是黄茶制法的特殊性 。
【茶叶知识之黄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