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剖宫产?为什么很多人没法接受?

【到底什么是剖宫产?为什么很多人没法接受?】提起剖宫产,人们可能觉得并不陌生 。 电影里看过,医院里听过,日常生活中聊过 。 那么,人们真的了解剖宫产吗?其实不然 。 一方面,“担心影响生育二胎,拒不接受剖宫产”的新闻时有报道,让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国内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上个世纪50年代仅为1%~2%,90年代上升到40%,少数甚至超过60%,远高于美、英等国同期水平,暴露了认识上的不足 。 [1]

到底什么是剖宫产?为什么很多人没法接受?

文章插图

剖宫产(Caesarean Section)即剖腹产,其经典定义为通过子宫前壁切口娩出胎儿的手术方法 。 cesarean和section两词都有“切开”的意思,分别来源于1581年和1598年的两篇关于剖官产的最古老的记录 。 19世纪前后才开始有母婴存活的剖宫产 。 1876年,Eduardo Porto进行了第一例成功的剖宫产子宫切除术 。 1882年,Max Sanger首先倡导子宫切口缝合法,被后人称为古典式剖宫产,是剖宫产术发展的转折点 。 1907年,Frank完成了最早的腹膜外剖宫产 。 1926年,Kerr提出了现在最常用的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 同时,由于抗生素和麻醉术的进步,克服了人们对感染的恐惧,剖宫产术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20世纪生产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 [2]
到底什么是剖宫产?为什么很多人没法接受?

文章插图

剖宫产的术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但仍可以根据子宫切口的位置分为古典式(子宫体纵切口)剖宫产、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 。
目前,90%以上的剖宫产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Kerr切口),其优点在于子宫体损伤小,出血少,不易损伤膀胱,容易缝合及腹膜化,术后较少与肠管和大网膜粘连 。 而且,术后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最少,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最高 。
理论上,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应只切开子宫下段,但实际操作中常同时涉及子宫体部 。 这种术式和古典式均主要用于子宫下段形成不好或无法暴露的患者,以及横位等胎位异常的情况 。 这些情况下,下段横切口可能向两侧撕裂,损伤阔韧带内的大血管 。
另外,古典式剖宫产能最快进入子宫娩出胎儿 。 但临床上选择不同术式要依据不同的适应症,如大部分横位削宫产以选择子宫纵切口为宜,但对于官颈已扩张、下段形成好的产妇,也可以选择下段横切口 。 对于前置胎盘或胎盘粘连、植入的产妇,要根据胎盘位置,以及是否有前次剖宫产史等选择切口 。 如有可能,同时进行其他子宫手术,如子宫切除或大肌瘤切除等,应尽量避免多个切口 。
剖宫对于挽救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 当恰当掌握手术指征,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后遗症的发生,降低围生儿产伤率、孕产妇病率和死亡率均十分有益 。 但若滥用剖宫产技术,剖宫产率无限上升也必然对新生儿及产妇带来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 。
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剖宫产率已降至合理水平,大部分欧洲国家剖宫产率一直保持在10%~15%,北欧在15%以下,日本为10%或略高,但这些国家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均为世界最低,充分显示其围生医学的水平 。
由于技术进步、晚婚晚育、营养水平提升,尤其是国内医疗纠纷的增多,多数孕妇和家属的文化知识局限,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片面或一知半解,迷信生辰八字,选择吉利日期、数字;或误认为剖宫产小孩聪明,对产妇日后身材影响小,或怕生产程中的阵痛,或怕试产后再剖宫产是吃二遍苦,遭二茬罪”等原因,[3]我国目前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目前,剖宫产率已大大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15%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