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的营养价值更高吗?


野味的营养价值更高吗?

文章插图
野味的营养价值更高吗?
野味的营养价值更高吗?
口感好,不代表营养价值高
野生动物跟养殖动物的口感确实存在差异 。野生动物在野外为活下去疲于奔命,因此肌纤维发达,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 。而养殖的动物由于缺少一个让它们不停奔跑的环境,因此肌肉中脂肪含量会比野生动物要高,口感也偏向细腻、柔软,而且现代养殖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筛选培育更符合人们偏好的肉类的过程 。但是,哪种口感更好,取决进食者的主观感受,很难说野生动物的口感就比养殖动物要好 。
以鸡肉为例,鸡肉的香味很大程度上由其中的“呈味核苷酸”决定,而“劲道”“有嚼头”则是由肉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决定 。这些决定风味和口感的成分跟鸡的生长期有关 。生长时间越短,“鸡味”越淡,也越嫩 。不过这些影响风味口感的成分跟营养没有什么关系 。另外,“标价越高的红酒越好喝”的心理作用也会影响人们的对于食物的判断 。市场上,野生动物的价格甚至可以是同物种养殖产品价格的几倍,可能令人产生“越贵的东西味道越好”的心理暗示 。
野味:美味的风险
在某些人热爱生鱼片的人眼里,野生的生鱼片毫无疑问是一道珍馐,有些人甚至觉得野生的生鱼片可以随便吃 。但三文鱼、大马哈鱼、金枪鱼、海鲈鱼、鳕鱼、带鱼等作为异尖线虫的中间宿主,其体内感染的异尖线虫如果进入食用者体内,虽然无法在发育为成虫,但其幼虫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大量活虫进入人体造成的急性异尖线虫病虽然少见,但并非罕见,曾有报道称,研究人员在一条鳕鱼身上分离出800多条异尖线虫幼虫 。而过敏性异尖线虫病的发生率则高出很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更为严重 。
而蛙和蛇作为常见的被食用野生动物,则是某些迭宫绦虫最喜爱的中间宿主 。有新闻表明甚至在一条蛇身上发现了150多只迭宫绦虫的中绦期幼虫 。当然,养殖的动物也可能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至少在有人工介入的情况下,寄生虫感染会得到有效控制 。
另外,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也可能经由密切接触或被食用而感染人类,譬如前不久引发大家恐慌的H9N7禽流感病毒,2003年引起非典疫情的SARS病毒,科学家经过追踪发现它很有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 。
即使对野生动物进行极度彻底的烹煮,彻底杀灭病菌与寄生虫,那么食客们还必须面临下一个风险——毒物属富集作用 。即在自然界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通过较低营养级生物进入生物链,传递到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导致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无法分解代谢的有害物质堆积越多,且重金属无法有效去除 。许多人热衷的野生鲨鱼、石斑鱼、各种食肉动物,都是富集作用严重的生物,并且富集的重金属随着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食用这些野生动物,也意味着接管它们蓄积了一生的重金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