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最容易的事变得复杂奇妙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 , 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 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 , 宇航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 。 可以说 , 宇航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 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
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是一样的 , 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 但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 , 宇航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 。 如营养好的干化饼干和干化香肠 , 吃时用水泡一下 , 即可恢复到与新鲜食品相近的味道 。 航天食品除了要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 , 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外 , 还必须针对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生理改变的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 , 如肌肉萎缩就要求食品必须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质丢失则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等 。
宇航员在航天飞行活动中如何进食 , 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 在失重条件下 , 一杯盛满水的杯子朝下朝上放都一样 , 杯子里的水不会自动飘浮或洒落出来 , 如果放在桌子上 , 杯子会连同水一起飞起来 。 所以说 , 宇航员在地面上原有的吃饭、喝水习惯到了太空就完全不能适用了 。
一般来讲 , 各种食物、零件、用具等都是固定好了的 。 宇航员从食品柜里拿出食品后 , 要把装食品的复合塑料膜袋剪开一个小口 , 把叉子和筷子伸进口袋里叉着往嘴里送 。 为了防止食品碎屑到处飘飞 , 影响宇航员或设备的正常工作 , 这种食品往往都用小包装 , 制成与口大小相近的方块、长方块或小球状的“一口吃”食品 , 吃时不必再切开 。
如果宇航员要喝水 , 吃汤、羹、汁、果酱时 , 直接从塑料口袋或牙膏状的软铝管里 , 一点一点往嘴里挤就可以了 。 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 , 宇航员从地面带去的食品可以丰富些了 。 如湿食品或半湿食品的带汁火鸡、牛肉等 , 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吃的正常食品相同 。 现在 , 宇航员们在太空舱里已经可以使用微波加热器来烘烤食物了 。
这种微波加热器与地面上使用的加热器有所不同 。 它上面有一些特制的凹进去的小格 。 为了防止加热时食物飘浮起来 , 需要加热的食物都必须固定在这些小格内 , 插上电源后 , 一会儿就可以将食物加热到可口的程度 。 有了它 , 宇航员们就可以品尝到热烘烘、香喷喷的红烧牛肉、炒蛋、猪排等食物了 , 其口感与在地面没有多大区别 。
穿—一件衣服价值千万美元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 , 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 , 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 。 因为 , 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 , 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 , 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 , 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 , 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 。 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 , 宇航员及时穿上它 , 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 , 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 , 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 , 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 。
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 。 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 。 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 , 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 , 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 。
推荐阅读
- 太空遨游将成为常态,你对太阳系足够了解吗?
- 太空中如何解决上厕所问题 ? 真空环境,航天员们要克服哪些困难?
- 硬核科普 | 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还没去?太空机器人先行一步
- 太空旅行前你应做好的必备攻略,这些神奇的冷知识或许很有用
-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生物是人类吗?这些太空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 宇宙冷知识大盘点!解锁你从未了解过的太空世界
- 《给孩子的太空指南》:轻松学习太空知识,动手进行趣味实验
- 即便科学爱好者也不一定知晓的10个关于太空的冷知识
- 给孩子的太空科普|“人类的家园”地球和“我们的邻居”月球
- 太空版,新知识 中国人到底有多爱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