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心理学:俄罗斯方块的心理效应

这一人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成功的秘诀在于抓住了我们重复排列与使用的心理乐趣 。
几何图形从屏幕上方缓缓降落 , 你要做的就是控制其降落方式并与其他图形排列消除 。游戏的初衷很简单 , 但加上了令人上瘾的背景电子音乐后(据说来自俄罗斯民谣Korobeiniki) , 人们的娱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自从1986年俄罗斯方块问世后 , 这一简单的游戏耗去了玩家数百万个小时 。从那时起 , 从《使命召唤》到《魔兽世界》 , 游戏操纵平台的外观和性能都在茁壮发展 。但像俄罗斯方块这样的方块益智类游戏始终占据了我们心中的一席之地 。为何它们如此经久不衰呢?
作家杰弗里·戈德史密斯是沉迷于俄罗斯方块不能自拔 , 乃至于他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 , 文中提到俄罗斯方块的发明者阿里克谢·帕吉诺特夫是否发明了一种“瘾药”——让人可以玩出瘾 。一些人说自己连玩了几小时俄罗斯方块后连梦里都会出现降落的方块 , 还有看街上的大楼都在移动——这是一种名为“俄罗斯方块效应”的现象 。这是游戏产生的心理推动作用 , 还有建议称那些患有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的人们需要预防游戏产生的幻觉重现 。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也有过一段俄罗斯方块沉迷期 ,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方块的排列组合上 。最近 ,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俄罗斯方块这类游戏能够长青 。说说我的结论吧 , 植根人们心中的心理驱使作用是整理这些方块的关键 。
很多游戏的宗旨大体都是整理消除 。落袋台球(snooker)就是典型的例子(对于非英国人来说叫做pool) 。第一个人把球打乱后 , 其他人依照不同规则轮流将球射入落袋里 。俄罗斯方块在这一基本框架中加入了电脑控制的成分——不光是玩家要整理方块 , 电脑还会不断从上方扔下额外的方块来制造凌乱 。游戏看起来就是整一个漫无目的的过程 , 完全没有寓教于乐的成分在内 , 也没有深远的社交或是心理意义 , 但是我们却意外地为此着迷 。
这当中存在着一种名为“蔡加尼克效应”的典型心理现象 , 命名自俄罗斯心理学家布鲁玛·蔡加尼克 。19世纪30年代 , 蔡加尼克在一家人来人往的咖啡馆里发现服务员的记忆力都很惊人——但是只能保持到餐点送到为止 。他们能记住一桌12人点的东西 , 不过一旦食物和饮料上桌后他们立马忘得一干二净 , 也回想不起之前稳固的记忆 。蔡加尼克将这种把未完成的任务坚持保留在记忆中的现象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