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负担过重与家长心理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作为家长,以下几种不健康的心理易导致孩子负担过重:
l.过高的期待心理 。受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人才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成为许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最大心愿,特别是独生子女,更是全家关注的中心与希望所在 。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按大人的意愿发展,应在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强,孩子不成才是家庭的灾难 。而我国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规模发展相对落后的矛盾比较突出,据1999年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希望拥有博士学位的近41%,希望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6%;对1141户城市家庭1168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也发现,71.23%的家庭希望孩子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目前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人学率为9%,即使到2010年也只有15%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父母们即使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条件,让孩子考上大学,走成才之路 。于是,购买各种参考书和习题集、请家教、培优,成了家长们最热衷采用的方式,也成为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支出,即使在实施减负、学校的课外辅导材料被限制订购之后商店的教参书、辅导书也未见减少便是最好的说明 。拳拳父母心,切切亲子情,希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期望孩子成才当然没错,而且,适当的期望不仅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爱,也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问题是不考虑孩子的基础和智力,忽视孩子的愿望和兴趣,一味要求孩子超过别人,去挤高等教育这座独木桥,既是不切实际的,也容易造成孩子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厌学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如考试焦虑症等,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家庭悲剧,金华少年杀母案就是明证 。
2、过分的担忧心理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再加上我国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又在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使得大量劳动力资源尤其是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过剩,城市下岗、失业人数剧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紧张;这虽然是前进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但却造成了当前学历过高、就业机会越多、待遇越好的事实,有的用人单位博士生抢着要,硕士生等着要,本科生挑着要,大中专生没人要 。就业的竞争引发了升学的竞争,由于我国当前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十分健全,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一切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为了孩子将来的前途;家长们只有逼着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据统计,我国城市独生子女每天在家的学习时间平均超过3小时,而睡眼时间不足8小时 。所以,很多地方在减负之后,针对学校不准再办补习班,首先站出来公开反对的就是学生家长,因为家长们担心不办班,孩子的分数上不去,影响孩子的升学与将来就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