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陷入睡眠危机 教你如何调理好睡眠( 三 )


专家分析:保证每天正常睡眠时间
每天保证正常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成年人应该在6-9个小时 。比如晚上10-11点睡觉,早上6-7点起床,这样可以使人维持一个较稳定的生物节律,对人体身心都是有益的 。
对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没有统一的说法 。因人而异可以分为长睡眠型(8小时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时左右),其实4-10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主要以第二天醒后精神饱满为准 。实际上,各种人群对睡眠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10-18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18-5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时间,50-7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5-6小时 。特别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睡眠质量比不上年轻人是自然规律,只要不影响身体健康就好 。
不健康睡眠二:睡前保持安静少运动
误区:有些人,晚上一有活动,就会睡觉时兴奋得睡不着 。所以,他们认为吃完饭就应保持安静,连一些正常的低运动量活动也拒绝参与 。本来白天就在单位里坐了一天,回家后继续坐着,坐到睡觉前反而睡不着了 。
专家分析:适量运动促睡眠
临睡前的过量运动,会令大脑兴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但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人的大脑分泌出抑制兴奋的物质,促进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劳,并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
特别是脑力工作者,一天下来可能都没什么活动,而晚饭后的轻微活动反而可以有助睡眠 。研究发现,临睡前做一些如慢跑之类的轻微运动,可以促进体温升高 。当慢跑后身体微微出汗时(一般来讲在20-30分钟为宜),随即停止 。这时,体温开始下降 。当30-40分钟后睡觉时,人将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
不健康睡眠三:
公交地铁上补睡眠
误区:有些人晚上喜欢熬夜工作,觉得好在公司与家距离甚远,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坐公交车,只要一坐下来就打瞌睡,一路睡到公司,认为这样的补眠方式,既没影响工作,又不耽误睡觉 。专家分析:深睡眠使人得到充分恢复
人的睡眠大致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又可以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在睡眠中循环多次 。人们只有在睡眠中经历了几个“深睡眠”过程后,才能使疲劳得到充分的消除 。但是,在汽车上睡觉、打盹、补觉,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汽车的晃动、光线的刺激、声音的影响、空间的狭窄等都不容易使人进入“深睡眠”状态,而在“浅睡眠”状态下休息,只能使人得到不充分的恢复 。我们经常听到有同事抱怨,车里睡了一觉后,反而觉得腰酸腿疼、疲乏无力 。另外,在车上睡觉,还容易导致生病 。比如车上小睡后,最容易落枕和感冒 。脖子歪向一边睡觉,容易使一侧的脖子肌肉疲劳,所以很容易落枕 。还有,在车上睡觉,车门开关、风扇吹动,一不小心就容易着凉 。白天疲劳的时候小睡一段有助于体能的恢复,但是尽量不要选择在车上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