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紫砂茶具的发展( 三 )


明代后期宜兴陶业的大发展和紫砂器的独树一帜 , 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分不开的 。 明代前期的“匠户制” , 已较元代松懈 , 自洪武十六年(公元1393年)起 , 实行了“轮班制” 。 到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 , 终于废除了轮班制 , 改为征银制度 , 使相沿达两百年的工奴制宣告结束 。 这些改革使手工业者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 从而推进了包括陶瓷业在内的各种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 明代后期紫砂器的快速发展 , 更与当时宜兴整个陶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 当时陶类中的商品经济颇为发展 , 丁蜀镇一带逐渐形成为集中的产区 , 据《荆溪县志》记载: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522-1622年) , 宜兴窑场的产品已是“于四方利最薄 , 不胫而走天下半” , 各地商贩云集 , “千里之外 , 趋之若鸿” , “沿贾扬帆而晓夜行” , “商贾贸易缠市 , 山村宛然都会” 。 至明末宜兴紫砂器也由葡萄牙商人远涉重洋运至欧洲 , 被称为中国的“红色瓷器”、“朱砂瓷” , 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