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重宋轻金只是个审美视角问题 。 金代钧窑的胎质细腻紧密、烧成后多呈浅灰或米黄色 。 釉面较滋润,玻璃光比北宋要强,红釉不像北宋那样呈通体融为一色的玫瑰红或茄皮紫色,而是在天蓝或月白的釉面上加饰红斑,红斑的边缘不清晰,有逐渐晕散的感觉 。 器物一般多施满釉,圈足足端处无釉,胎釉交接处不整齐,垂釉很厚,俗称鼻涕釉 。 底部不再有芝麻釉,而施与器身相同的色釉,不见蚯蚓走泥纹,多有开片 。 烧造工艺采用大于圈足的垫饼垫烧,在板沿盘上采用三支钉支烧 。 由于支钉与器物粘连在一起,烧成后多是敲掉的,故支钉痕较大且高低不平 。 元代钧窑的产量不断增加,但质量下降 。 个别精品中其工艺水平却堪与宋钧媲美,只是为数不多罢了 。
钧瓷起于唐代,北宋达到了鼎盛,而金元时代仿钧品生产已经达到了宋钧水平 。 多数胎质明显粗松,胎壁较厚,外壁施釉往往不到底,胎釉交接边沿不整齐,釉面有琮眼气泡,以天蓝月白等色为多见 。 蓝釉红斑的斑块边界线清晰,与金代晕散的斑块有明显差别 。 并流行大型器 。 碗、盘类底足足端修削呈斜面,底中心凸起,除以釉色取胜外,常有贴花装饰 。 钧窑的胎、釉属于瓷胎,大多以灰色胎为主,灰中又分浅、深二种,另外又有灰白色、淡黄色,前者(灰色胎)精细固密,叩之呈金属声,此为早期产品 。 灰白色和淡黄色胎质较粗松,叩听其声近乎瓦,此类多属晚期产品 。 钧瓷有两种釉,暗釉和亮釉 。 亮釉钧器釉质较粗糙,釉层薄,开大小纹片,且釉上多棕眼,内多鱼子纹,外部着釉多不到足脚,圈部中心刷圈釉或根本无釉 。 南宋后至元代,此种钧器较多见 。
宋钧"窑变"特征是出于釉药中活动性配方,且与窑炉结构关系密切,又有影响钧瓷成品率的,则是所用燃料,窑装之稀密,外在因素的寒暑、晴雨、风向、均要窑工们能有应变配合能力 。 否则,即可出现古人所讲的十窑九不成的结局
推荐阅读
- 修剪花木时应注意些什么?修剪花木之前必须对花木的习性有所
- 茶具手工制造业的崛起
- 时大彬为人称绝的僧帽壶
- 现代市场上的主打茶具
- 闻名遐迩的李茂林菊花八瓣壶
- 石榴花盆景怎么扦插?石榴花盆景的扦插方法
- 滴水观音中毒怎么办?滴水观音中毒后的解救方法
- 生长期和休眠期均可进行的修剪形式有哪些
- 丝瓜炒鸡蛋的简单做法
- 哪些零食健康又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