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种种弊病之下能延续近五十年,此人功不可没

熟悉明史的朋友对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想必都不陌生,为了解决明朝政府的财政问题,张居正实行了名为一条鞭法的税制改革,并在几年后立即收到成效,使国库的存银从亏空猛增到400万两 。 正因为张居正的改革,万历才有能力打赢“万历三大征”,解决明朝的内忧外患 。 明朝在种种弊病之下还能延续近五十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可谓是功不可没 。 但是这样一项貌似利国利民的改革,却在张居正死后没多久便被荒废了,其中的原委究竟是什么呢?

明末种种弊病之下能延续近五十年,此人功不可没

文章插图

▲张居正改革
一、“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张居正为什么要推行“一条鞭法”?要知道,张居正已经位居首辅之位,为何放着荣华不要而去推行这样一项得罪人的改革呢?实际上,并不是张居正没事找茬,而是那时的大明朝实在是病入膏肓了,再不进行改革真的就要完蛋了 。
那么,当时的明朝有多烂,总的来说,主要烂在以下四个方面 。
土地兼并加剧
这个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铁律了,明朝作为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地主阶级统治的封建社会,自然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 明朝中叶,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加剧,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勾结官府,利用高利贷的方式侵占农民土地,并运用各种手段和关系逃避赋税 。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农民破产成为了流民,自耕农的数量越来越少 。 而明朝的税收体制,是按照人头来收税的,土地上的农民越来越少,导致明朝的税源也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政府财政的枯竭 。 你问为啥不收地主豪强的,政府倒是相收但是收的到吗?地主豪强里如果有考上功名的,就按照士绅不纳税的传统可以免除赋税徭役,没有考上功名的,也可以通过贿赂地方官的方式来隐瞒自己的土地,很多地主名义上有万亩良田,但登记在册的可能不到1/2 。 就这样,穷人的税越来越少,富人的税又收不到,政府能不越来越穷吗 。
明末种种弊病之下能延续近五十年,此人功不可没

文章插图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
政府的开支越来越大
明朝政府开支的增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与蒙古人冲突不断,导致军费飙升;二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朱姓皇族的数量已经极为庞大,按照明朝的祖制,皇亲国戚都要由朝廷的俸禄供养,在明初,这些人的数量还不多,政府还能负担,可如今这群人的数量已经暴涨了几十倍,政府的财政早已不堪重负 。 节节攀升的军费加一帮白吃干饭的寄生虫,有他们拖累,政府能有钱吗?
贪污腐败严重
虽然由于朱元璋的威慑,明初的官员们十分清廉俭 。 但是到了明中期以后,局势早已失控 。 像大太监刘瑾被抄家时,抄出了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 。 而大贪官严嵩被抄时,抄出了黄金30万两,白银200万两,其他珠宝数不胜数,而当时的国库存银不过才10万两 。 有大官带头,小官自然也就有恃无恐,多贪多占 。 到了万历年间,局势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
明末种种弊病之下能延续近五十年,此人功不可没

文章插图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二、一条鞭法究竟是什么
张居正看出,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大明朝再不实行改革,那可真是要完蛋了 。 而张居正的药方就是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 那么,一条鞭法究竟有哪些内容呢 。
根据 《明史·食货志》 的记载, 一条鞭法的内容如下:
“一条鞭法者,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 量地计丁, 丁粮毕输于官 。 一岁之役, 官为佥募 。 力差, 则计其工食之费, 量为增减; 银差, 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 。 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 以及土贡方物, 悉并为一条, 皆计亩征银, 折办于官, 故谓之一条鞭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