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闽北茶谚: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北茶农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 , 经过总结、概括、提炼 , 形成了一系列简明扼要的茶谚 , 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茶谚多以闽北方言讲述 , 保留了浓厚的地方风味 。 茶谚以口语的形式保存了茶农生产实践的各种经验 , 同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 。 一代又一代茶农学习和传承了前人的茶叶生产经验 , 促进了茶叶生产技术的提高 。 茶谚不仅通俗易懂、好记 , 而且实用、传承、创新 。 但茶谚并不雅观 , 不仅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很少记载 , 甚至连种植茶的谚语在整个古代茶书文献中也基本没有提及 。 直到明清时期 , 文字中才出现了少量的茶谚 。 茶若为草 , 则为宝;蒸的好不如炒的好 , 晒的好不如烤的好 。 前者是关于采茶的 , 后者是关于泡茶的 。
事实上 , 我国广大茶区流传着大量的茶谚 , 这些茶谚大多是生产性的 。 闽北的茶叶种植生产历史悠久 , 民间有许多茶谚 , 编纂于《建茶志》年 。 现在选择一些茶谚来欣赏 , 可能会有意思 。
俗话说 , 平地起花好 , 高山上茶好 。 这是说高寒地区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 这不仅是实践经验 , 就气候条件而言也是科学的 。 阴山密布 , 漫射光充足 , 有利于茶树的氮代谢 ,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 , 说明气候环境是培育名茶的重要条件之一 。
园中无雨无旱 , 雨不离园 , 雨不洗园 。 是关于茶园水土保持的 。 在闽北茶园管理的长期实践中 , 茶农逐渐认识到水土保持对茶树保肥防旱的重要性 , 创造了开等高梯田、开竹沟、垄壁种草、地面套种绿肥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
谚语说:耙耙 , 必有茶;七月掘金 , 八月白银 , 九月十月感恩;重基肥 , 巧追肥 , 勤施叶面肥 , 配施磷钾肥 。 这是关于茶园栽培和合理施肥 。
闽北有许多关于采茶和制茶的茶谚 。 如:早收早发 , 不收不发;春天不摘 , 夏天不送;鸡爪采摘(鱼叶) , 第二春缺少;早采三天是宝 , 晚采三天是草;而是在合适的时间采茶 , 不要错过喝茶的时间 。 再比如春分分明 , 黄金价格——是关于采摘名茶的 。 采摘嫩而精 , 采摘勤而批 , 留叶采摘 , 满孙满堂3354讲的是采摘红茶;前期合适 , 中期刚刚好 , 后期不粗糙 。 ——是关于乌龙茶叶采摘 。 关于茶叶加工的谚语也讲得很到位 , 茶叶是三分采摘 , 七分加工 。 茶叶加工是 大红袍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 甚至是艺术活 。 谚说:看天做茶 , 看青(茶青)做茶 。 由此可见 , 传统好茶是传统工艺做出来的 。 高温杀青、快速烘焙;嫩叶老杀、老 叶嫩杀;杀熟、杀透、杀均匀——讲的是绿茶初制的技术要领 。 杀青、揉捻、干燥处理是绿茶初制三个过程 , 关键工序是杀青 。 用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 , 制止 酶促氧化 , 鲜叶经过杀青之后能除去青气 , 发展香气 , 产生清香味 。 勤乌龙 , 懒水仙 , 摇摇做做起红边——讲的则是乌龙茶(即青茶)的做青(谚语所云乌 龙 、水仙 是两种茶树名) 。 青茶属于半发酵茶 , 其初制工艺有别其它茶类 , 而且不同茶树品种在做青上也会有差别 , 这是茶叶制作技术难度之所在 。 茶谚只能总结一般性的规 律和经验 , 不免有其片面性 。 .
【闽北茶谚-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喝茶的坏处】花草茶品牌 此外 , 还有鼓励人们种茶致富的茶谚 , 如在山上种茶、吃穿;以前的人种茶树 , 后代不吃亏等等 。 喝茶有宣传上的好处 , 比如清晨喝杯茶 , 比吃鱼虾好;饭后喝杯茶 , 不要找药剂师 。 生活或行走在茶区 , 只要我们稍加留意 , 就能经常听到许多茶谚 , 因为它们已经渗透到茶农的日常生产、生活和语境中 。
推荐阅读
- 全球首部茶文化原创漫画《乌龙小子》开拍
- 从法门寺出土茶具看唐代宫廷茶文化
- 禅茶文化中的感恩、宽容、分享和归属,高桥银峰
- 茶文化与音乐,信阳毛尖品牌
- 明代以前的何晴——中国茶文化文献展
- 茶文化中的茶的基本分类,黄山毛峰是什么茶
- 浙江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 湖南红茶文化展中的“工艺茶”,薏仁茶
- 论砖茶文化
- 茶文化与音乐,柠檬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