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茶语

在中国, 茶最早被发现时, 人们只将它视为药用植槐写开始以茶作为饮料, 据记载是在晋朝;最后将品茗提升为一种精致文化、一番风雅的生活情趣, 则是在唐朝以后了 。
大诗人如李白、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都因嗜茶, 进而为文感叹, 写了许多咏茶之诗 。 陆羽的出现, 更使得中国的茶文化发展到了极致;不仅陆羽的《茶经》一书成为经典之作, 他更被视为茶的鼻祖, 同时亦被尊为“茶神” 。
陆羽在《茶经》中, 将茶树的由来、生态、采茶的方法、使用的工具, 以及如何辨识茶叶之良莠.、煮茶的程序、品茶的规矩, 以至茶品的选用等分门别类, 都有详尽精辟的解说 。 “茶道”一词, 即自陆羽开始 。
唐朝人重视品茶的精神及方法 。 宋、明两代急起直追, 各自发展出不同品质的茶和煮、泡茶的方法 。 而明代的制茶、泡茶法, 一直沿用到今天, 也就是把茶叶放入壶中, 以沸水冲泡后饮用 。
自清朝末年以后, 品茶艺术在中国渐渐没落;国家长时间陷入苦难, 老百姓面临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 闲情逸致尽失, 喝茶只是解渴罢了 。
台湾近二十年来, 饮茶、品茶之风越来越兴盛, 栽培茶树韵技术也益趋精良, 如包种、冻顶, 品质之佳, 几可居世界之冠 。 邀三五好友品茗谈心, 被视为人生一大享受, 且渐渐发展出另一种茶文化 。 有关中国茶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及欧美诸国, 也各有不同的历史沿革 。
根据记载, 在唐朝玄宗天宝年间, 茶即传人日本 。 唐德宗时, 一位日本和尚自中国带.回茶种, 开始种茶 。 宋朝时, 有位日本禅师到中国学习禅宗, 顺便又将一些新的茶种带回日本 。 自此以后, 日本人开始喝茶, 并将茶文化发扬光大, 同时建立了严谨的“茶道” 。
中国茶在传人日本后的800多年, 又传到了俄国 。 直到1689年, 中俄签订条约, 茶才正式由蒙古商队输出 。
1610年, 一个专门发展东方贸易的机构——荷兰东印度公司, 首次将中国茶输入欧洲, 从而掀起英国的饮茶之风 。
中英开始通商于1637年, 茶叶是交易商品之一 。 10多年后, 一个叫Jew Jocob的人, 在伦敦开了一家Coffee Shop, 卖咖啡也卖茶, 于是中国茶遂成为大众亟欲尝试的饮料 。
又过了几年, Thomas Carway公开贩售茶叶;这个颇有生意头脑的商人大做广告, 说茶的好处很多, 可减轻精神压力、消除疲劳, 还能增强记忆力 。 事实上, 中国茶刚开始在英国出现时, 不但价格昂贵, 而且一般人还不易购得, 茶只是皇室及王公贵族的专用品;直到查理二世时, 茶才成为平民百姓的生活消费品, 但仍必须课征茶税 。
说到中国茶进军美国, 还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
美国独立革命的起因之一, 是英国对美国殖民者课征重税, 1773年的茶叶法( Tea Act)即是其中之一 。 使得美国人对英国政府施加的压迫, 感到极大的愤怒 。
就在茶叶法宣布实施的同一年年底, 圣诞节的前几天, 一群不甘心被压迫的民众, 由一名叫山姆亚当斯的人带头, 登上了停泊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港口的英国运茶船, 将所有的茶叶全都倾倒人海中 。
这一举动理所当然地激怒了英国, 立即采取报复, 终而引发了一场战争 。
【茶话茶语】至于其他像韩国及东南亚各国, 由于地利之便, 中国茶也就轻而易举地流传开来 。
以上所谈的是中国传统的绿茶, 而花草茶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又是如何呢?
严格说来, 品类繁多而被用以制造茶这种饮料的植物, 其产地大多数在西方国家 。 而花草植物, 无论在中国或是在欧美等地, 起初都是被用来当作药材使用 。 《本草纲目》中记载, 如车前草、款冬花、牛膝草和覆盆子等植物, 无论取其花、叶或果实, 都是用来治病的;而在西方国家, 有关花草植物最早的记录, 出现在公元400多年, 也是强调其治疗效果, 很少谈及它的香气和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