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五花茶( 三 )


总之 , 茶文化崇尚以“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 对于建立团结和睦、和诚相处、和谐一致的人伦和人际关系 ,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 , 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 。 以茶崇俭、以俭育德 , 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 , 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 。
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 。 陆羽在《茶经》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诸多有关饮茶的名人轶事 , 其中不乏以茶崇俭的例子 。 如齐国的宰相晏婴以茶为廉 , 他吃的是糙米饭 , 除少量荤菜 , 只有茶而已 。 晋代的陆纳以茶待客 , 反对铺张 , 不让他人沾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 。 桓温以茶示俭 , 宴客只用七盘茶和果来招待 。 齐武帝在遗诏中说他死后 , 只要供上茶与饼果 , 而不用牺牲 , 并要求天下人无论贵贱 , 都按照这种方式去做 。 如果说这些以茶崇俭的例子只是对廉俭之风的追求 , 那么陆羽崇俭的思想 , 则更多地表达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向往和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
陆羽对煮茶的锅 , 要求用生铁制成 , 如果用瓷、石则不耐用 , 如果用银制 , 则“涉于侈丽” , 这种观念仍然是崇俭 。 而他在风炉上铸上“伊公羹、陆氏茶”和“圣唐灭胡明年铸”的字样 , 是陆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国家所调之羹 , 来说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 至于风炉的铸造时间 , 标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乱第二年铸造的 , 表明了陆羽对国家兴亡的关注 , 同时也寄托了茶人积极入世 , 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 。
陆羽一生勤奋好学 , 俭朴处世 , 他不求仕进 , 不成家 , 却成就了《茶经》 。 他虽身为闲云野鹤的隐士 , 但却处江湖之远亦忧其民 。 在安史之乱时 , 他写的《四悲诗》 , 就是对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触 , 用悲愤的泪水写成的 。
以茶崇俭 , 以俭育德 , 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 , 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 。 “啜苦励志 , 咽甘报国”代表了茶人以爱国主义为人生价值的崇高品格 。
四、贵真——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
贵真 , 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 ,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 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 , 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 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 。
真 ,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庄子曾经说:“真者所以受于天 , 自然不可易 , 圣人法天贵真 , 不拘于俗” 。 解释了真的本质 , 即“真”与“天”、“自然”是一致的 , 是不可改变的 。 所谓“天道自然” , “天人合一” , 是古代先哲们解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本观念 。 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的真 , 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
第一 , 茶的自然本性之真 。 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 , 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 。 陆羽《茶经》指出 , “茶之性俭” , “茶之为用 , 味至寒” 。 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说:“其性精清 , 其味淡洁 , 其用涤烦 , 其功致和 。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的诗中写下:“洁性不可污 , 为饮涤烦尘”的名句 。 由此可见 , 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 , 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 , 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 。 茶 , 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 , 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 , 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 , 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 , 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 , 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 , 同时也彰显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