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元旦起 ,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 银行理财产品将彻底进行净值化转型 , 打破“保本刚兑” , 回归代客理财本源 , 除存款业务外 , 其他理财产品将由投资者自负盈亏 。 与此同时 , 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 , 并已逐步承接大部分原有银行理财市场 , 2022年将与其他金融机构同台竞争 , 发力权益市场 。
“保本理财”时代结束 , 如果投资者想继续选择银行或者银行理财子公司作为主要理财渠道 , 那么投资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NO.1
净值化转型效果显著
2018年4月27日 ,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 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 , 资管业务迎来新规 。 按照原定安排 , 过渡期大限为2020年底 。 2020年7月 , 人民银行发布通知 , 称考虑到疫情冲击 , 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 ,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
在政策不断完善的同时 ,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渐次成立和净值化理财产品大量发行 , 也为过渡期结束做好了准备 。
2021年12月29日 , 广发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揭牌仪式 。 截至广银理财成立当日 , 已有2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 , 包括2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4家中外合资理财公司 , 其中包括国有六大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22家已经获批开业 。
2021年 ,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阵营的不断壮大 , 净值型产品规模也在稳步上升 。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9月底 ,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27.95万亿元 , 同比增长9.27%;净值化比例超86% , 较2020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 。
NO.2
理财产品为何净值化?
此前 , 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有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两类 。
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固定收益率 , 银行把募集来的资金拿去投资并根据实际投资情况 , 定期公布产品的净值 。 投资者购买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自己承担投资风险 , 银行不保证投资者资金的保本 , 募集资金的投资赚了 , 投资者就有收益;募集资金的投资亏了 , 投资者购买产品投资的本金就会受到相应损失 。
既然净值型产品不“保本” , 更不“保预期” , 那么监管部门为什么要推行净值化呢?
【“保本刚兑”时代结束 2022年如何理财?】其实 , 理财产品净值化才能真实反映其收益与风险 。 “理财有风险 , 投资需谨慎” , 以往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片面强调收益 , 误导了投资者对理财风险的预期 , 其风险并非不存在 , 而是由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承担了 。 这不仅造成承诺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资金 , 而真正的低风险产品却“无人问津” ,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无法实现 。 而且 , 发行产品的金融机构承担“刚兑”义务 , 也容易造成风险累积 , 最后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
因此 , 对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后 , 不仅能够及时反映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 投资者养成“买者自负”的习惯 , 也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转 。
NO.3
2022年投资者如何操作
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 , 要求投资者“买者自负” , 那么理财知识并不丰富的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
与以往“傻瓜式”银行理财相比 , 购买净值理财产品最重要的是阅读“三书” , 即“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投资者权益须知” 。 投资者可以从这些资料中了解到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的流向 , 潜在的收益空间和风险 , 如何赎回产品取得收益等内容 , 以及最不利投资情形下的投资结果 。
推荐阅读
- 重要信号:“全民理财时代”或将来临...
- 不同的茶“适应症”不同
- 努比亚为什么被称为“手机摄影专家”
- QQ安全中心如何冻结qq号?
- 拆“墙”立体构建——《茶文化研究》校本课程推广策略,当归黄芪茶
- 冬季谨防“婴幼儿蒙被综合征”
- 孩子有“开学恐惧症”该怎样进行疏导?
- 北京一卡通怎么刷手机
- 东南亚国家“特殊对待”中国游客的原因
- 学习了这些理财基本知识,才能够更好的“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