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食剂在水族动物中的作用机制


诱食剂在水族动物中的作用机制

文章插图
锦鲤(详情介绍)

诱食剂已经被广泛用于水族动物的饲养中了 , 小编就来带你了解一下诱食剂作用的生理机制 。 水族动物摄食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起始阶段 , 即发觉和意识到食物刺激和存在;第二寻找阶段 , 即寻找食物位点 , 并趋向食物 , 有时猛咬和吞咽;第三摄取阶段 , 即摄入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可食性等 。
水族动物这种摄食行为除受食物的物理刺激 , 如颗粒大小、形状、光泽、颜色和硬度等引起感应外 , 还会受到饲料中溶出物成分的化学刺激而引起感应 , 这些化学刺激物就是诱食剂 。
动物对诱食剂的感应是通过动物的视觉和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实现的:视觉 , 水族动物其视觉能感受颜色的刺激 , 可根据光的明暗程度和颜色来区别物体;嗅觉 , 水族动物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 , 有感受气味的能力 , 能区别化学物质且极灵敏 , 其嗅囔内的褶皱能增加其与外界水环境的接触面积 , 以提高嗅觉的灵敏度 , 因此 , 鱼类利用嗅觉寻觅及辨别食物的能力很强;味觉 , 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 通过味蕾而有感觉作用 , 鱼类味蕾遍布体内外 , 口、唇、头、尾、触须、鳃、鳍、舌、咽、食道 , 甚至体表上也有味蕾分布 , 味蕾依靠完善的结构辨别食物的甜、苦、咸或酸及蛆蚓、蚕蛹、牛奶、氨基酸和其他食物提取物的味道 。
动物在水中接近某种饵料物质刺激时 , 视觉和化学感受器立即产生效应并相互配合 , 引起神经电位的变化和传导 , 从而引发特定的行为即决定是否接近乃至最后的取舍 。
研究表明 , 各种鱼类所喜爱的气味有所不同 , 肉食性鱼类喜食腥味大的动物性饵料;鳗喜欢腐败肉类的气味;而淡水鱼中的鲤、鲫、鲢等喜食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性饵料 。
【诱食剂在水族动物中的作用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