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写作背景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在公元742年创作的一首诗, 这时李白奉诏入京, 担任翰林供奉 。 但他并未受到唐玄宗重用, 还遭到权臣排挤, 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变相撵出了长安 。 李白离京之时, 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 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 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行路难其一写作背景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文章插图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行路难其一写作背景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文章插图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 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 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 感情的激荡变化 。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紧承“心茫然”, 正面写“行路难” 。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具有比兴的意味 。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 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 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给自己增加了信心 。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 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 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 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
【行路难其一写作背景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最后两句是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 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 乘长风破万里浪, 挂上云帆, 横渡沧海, 到达理想的彼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