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不敢相信 , 古人在煮茶的时候 , 几乎什么都加 , 葱啦!姜啦!莞荽!橘子皮 , 青豆芝麻加进去仍嫌不足 , 最后还撒了一把盐 , 这样一锅「八宝茶粥」是古人的山珍海味从周朝起喝了一两千年 。
【原始社会的饮茶观】茶这种植物 , 据考证 , 存在地球超过两亿年 , 它原来是生长在云南省后来慢慢儿向四周移植 , 如贵州、四川是它的边缘地带 。 有人从云南探亲回来 , 在深山野生茶树旁照像 , 茶树足足有两三丈高 , 茶是灌木 , 一百年也长不及腰 , 数丈高的茶显然已超过千年 , 据闻 , 云南当地人喝茶 , 是把树枝砍下来 , 在火上烤焦后 , 撕片放进茶壶煮成树叶汤 , 这种茶汤 , 不用喝 , 用想的就知道 , 又苦又涩 , 难以下咽 。
难怪唐朝前 , 字典没有茶字 , 只有荼 , 荼的意思即为苦 , 遭其荼毐 , 被他害得好苦的意思 。 诗经说:谁谓荼苦 , 其甘如荠」 , 吃苦后回甘 , 是茶的特性 , 为了消除它的苦味 , 加点东西是很自然的 。 在有产茶的云南、四川 , 人们把鲜茶叶和米煮成茶饭 , 虽有一点苦 , 但既可填满肚皮鯥又保健 , 这是很聪明的发明 , 古人已经知道 , 没有胃散或征露丸的日子 , 茶可以治疗因吃太多野兽所引起的消化不良以及拉肚子呢 。 古人虽然不知道茶里面到底有什么 , 但用来消食和洗眼睛是蛮管用的 , 产茶的地方 , 吃不完生叶 , 把它煮一煮 , 可以存久一点 , 把它压成一团 , 体积不会那么大 , 可以运送到远方给其它须要的人 , 就是这样 , 它流行在西南中国的百姓生活里面 , 地位一天比一天重要 。
周武王打败了纣王 , 四川部落的酋长功劳也很大 , 而他也参与战役 , 出了不少兵马 。 武王为天下共主 , 封川酋为王 , 川酋感激天恩 , 以茶制的饼为礼(见华阳国志.巴志) , 让周人尝到了新鲜特产 , 祭拜天地用它 , 分赏功臣也用它 , 一年要的量比一年还多 , 四川有那么多川 , 种什么都长得很好 , 松藩高原尾端 , 蒙顶山上 , 苏东坡最喜欢的石蕊茶 , 就是最早的人工茶园所生产 。 汉朝时候 , 有一秀才 , 在写买奴才的契约时 , 就曾提到要奴才去四川彭山双江小镇买茶 , 这个秀才后来在汉武帝时还官至议谏大夫呢 。 既然百姓都有地方买茶 , 可见喝茶已很普遍了 。
有理由相信第一次把盐加在茶里面的是四川人 , 四川的自贡 , 井里可以挖出盐 , 把盐加在茶里 , 根据苏东坡后来的研究 , 在茶里加点盐 , 会使苦味变甜 , 这么来 , 茶变得好喝了 。 在魏晋南北的时代 , 南方的人已有煮茶粥的习惯 , 北朝里只有少数人喝 , 有个王肃先生 , 是北朝的大官 , 喜欢煮茶粥招待属下 , 属下们深以为苦又不敢多言 , 只好说:「水厄」 , 像水灾一样可怕 , 相信不是调味技术不佳就是刺嘴刺鼻 , 粗砺难以入口 , 穿兽皮麻布的时代 , 有茶粥可喝 , 生活条件已经不错了 , 岂不闻 , 游牧族 , 在塞外 , 一匹马还换不到一块茶砖 , 不喝不行哇 , 一日无茶则滞 , 二日则碍 , 三日则病 。 聪明的皇帝 , 知道茶的厉害 , 以茶来控制那些不听话野人 , 乖点就多给 , 少乖就少给 , 不乖就不给 , 这叫以茶制边 , 到了唐朝 , 还成立了一官署 , 茶马司 , 专管茶换马的事 。 游牧民族 , 拿了茶砖 , 可不像汉人一样会加什么香料 , 生奶奶酪最好啦 , 你敢喝吗 , 你当然不敢 , 不过 , 当你生在古代 , 又偏巧生在蒙古包 , 你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 干了这杯再走吧 , 兄弟!
推荐阅读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黑板报怎么画?
- 慢跑跑步会长肌肉、让腿变粗?答案是不会的
- 十二星座的五行属性
- 上海市社保明细如何查询、打印?
- 如何做一个成熟的男人
- 关于法门寺茶会的思考,霍山黄芽
- 如何解除微信群聊?
- 牛郎织女会鹊桥的故事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概括
- QQ怎么设置加好友验证信息
- 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做哪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