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用水 , 一般都用天然水 。 天然水按其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 。 泡茶 , 首先是山泉水或溪水为最好;其次是江(河)水、湖水和井水 。 自来水是通过工业净化的 , 也属于天然水 。
古人泡茶讲究“甘而洁、活而鲜、还要贮水得法”陆羽在《茶经》中论煮茶方法时指出:“其水 , 用山水上 , 江水中 , 井水下” 。 陆羽认为山水最好 , 其次为江水和井水 。
文章插图
“茶有各种茶 , 水有多种水 , 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 ”它说明茶与水的关系 。 所以 , 自古以来 , 人们在“谈茶”时 , 总忘不了“论水” 。 总是将茶与水联系在一起 。 清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说:“茶性必发于水 , 八分之茶 , 遇十分之水 , 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 。 试十分之茶 , 茶只八分耳 。 ”可见水对茶性的充分发挥是至关重要的 。 不仅因为水是茶的色、香、味、形的载体 , 而且饮茶时 , 茶中各种物质的体现 , 愉悦快感的产生 , 无穷意会的回味 , 都是茶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 , 都是通过用水冲泡茶叶 , 经眼看、鼻闻、口尝的方式来达到的 。 如果水质不好 , 茶叶中的许多内含物质受到影响 , 人们饮茶时既闻不到茶叶的清香 , 也尝不到茶味的甘醇 , 还看不到茶汤的晶莹 , 那么 , 也就失却饮茶带来的好处 , 尤其是品茶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
烹茶的水要活 , 古人更有深刻的认识 。 苏东坡曾在《汲江煎茶》诗中日:“活水还须活火烹 , 自临钓石取深清 。 大瓢贮月归深瓮 , 小勺分江入夜瓶 。 ”苏东坡深知茶非活水则不能发挥其固有品质 。 田艺蘅也说:“泉不活者 , 食之有害 。 ”激流瀑布之水最活 , 但古人并不主张用来煎茶 。 明代顾元庆在《茶话》中说:“山水乳泉漫流者为上 , 瀑涌湍激勿食 。 ”古人认为这种水“气盛而脉涌” , 没有中和醇厚之气 , 与茶质不相合 。
烹茶用水还要以轻为好 。 水之轻、重 , 与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软水、硬水有相似之处 , 只不过说得比较直观 。 现代科学中的软水、硬水则是通过化学分析手段来鉴别的 。 在现代科学中 , 以每升水含有8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称为硬水 , 反之为软水 。 实践证明 , 用软水泡茶 , 茶汤的色、香、味三者都佳;用硬水泡茶 , 则茶汤变色 , 香味大减 。 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其他矿物成分 , 如盐溶液、碱性溶液都能增加水的重量 。 用含铁、碱过多的水泡茶 , 茶汤上会浮起一层发亮的“锈油” , 茶味也会变涩 。 现代科学还证明 , 自然界中的水 , 只有雪水、雨水才是纯软水 , 因此古人最喜爱用这种“天泉”烹茶 , 是有科学道理的 。 水质较好的泉水、江水虽不是纯软水 , 但这种水无杂质 , 水中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 , 在烧煮过程中 , 经高温分解沉淀后 , 形成“水垢”沉入壶底 , 也变成了软水 。 由此可见 , 古人论水质的优劣 , 以水的轻、重作为一种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
推荐阅读
- 鱼腥草煮水小孩能吃吗
- 鱼腥草根煮水喝的功效
- 艾草煮水喝的功效
- 天下陈玲茶,中国茶具
- 五谷皆可入茶的韩国品茗
- 品茗心境,连赞茶业
- 饮茶品茗修身养性
- 品茗餐雅文人,过夜茶能喝吗
- 清爱新觉罗?弘历 坐龙井上烹茶偶成
- 清乾隆 荷露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