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茶艺

清王朝的满族统治者皆嗜茶 , 所以清官中对皇族饮茶也特别讲究 , 专门设了御膳茶房 , 负责皇帝、皇妃和皇族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的日常饮食 。 清代初期 , 御膳茶房下设茶房、清茶房和膳房 。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259年)茶房设尚茶正2名 , 授为2等侍卫(武职正四品) , 尚茶副1名 , 授为3等侍卫(武职正五品) , 下属尚茶6名(其中2名授三等侍卫 , 4名授蓝翎侍卫 , 武职正六品) 。 清茶房设承应长4名 , 承应人16名 。 茶房所用人员之多 , 授职之高都表现了清朝统治者对饮茶的高度重视 。 皇帝如此 , 皇子们自然也不例外 , 当时皇子饮膳也有专门的灶房和茶房 。 茶房设委署顶戴头目1名 , 拜唐阿5名 , 承应人2名 。 每个皇子及福晋 , 每位例用乳牛8头 , 每日备茶8包(每包2两) 。 清宫中普遍爱饮香片(即茉莉双薰花茶)、龙井、红茶 , 乌龙茶和普洱茶等 。 其中苦洱茶采用大叶种茶树的嫩叶加工而成 , “最能化物、消食化痰、清胃生津” , “解油腻牛羊毒 , 功力尤大”所以最受饱食甘肥的皇族显贵们的青睐 。 太子茶茶艺 , 即根据清官史料的记载 , 是反映清代皇族饮茶习俗的茶艺 。
一、原料
普洱茶、鲜牛奶、奶油、精盐、甜点二品、瓜果二品 。
二、茶具
金边盖碗四套、银壶二把、托盘二个、果品盒二个、古琴一台 。
三、基本程序
1.调茶——常备不懈2.净室——焚香净室3.会客——叩见千岁4.赏坐——礼罢赐坐5.敬茶——呈进玉乳6.赐茶——赏用茶点7.品茶——宾主赏艺8.谢茶——跪安告退
四、解说词
这是一套反映清代宫廷中皇子或福晋日常生活中会客品茗赏艺的表演型茶艺 , 它似剧非剧 , 似史非史 , 在求实中存在有艺术的夸张 , 我们权且当作清代皇宫品茶习俗的一个剪影来看 。 太子茶茶艺共八道程序 。
第一道程序 调茶——常备不懈
满族是女真后裔 , 1616年建国称为后金 , 1636年改国号为清 。 所以清朝皇族保持了祖先爱喝奶茶的习惯 , 在清宫中 , 帝后皇子福晋们 , 把奶茶视为最重要的饮品 , 专用茶房必须常备不懈 。 第一道程序是反映“承应”(调茶师)每天早上在茶室中调制奶茶 。 其方法是把二两普洱茶捣碎 , 放进煮有适量沸水的大铜壶中 , 烧开5分钟后 , 加人一镟牛奶(相当于3斤8两) , 奶油二钱 , 精盐一两 , 再置于火上煎熬 , 熬好后把奶茶通过过滤 , 倾人保温的银茶桶内以备不时之须 。
第二道程序焚香——焚香净室
在“承应”煮奶茶时 , 宫女应在客厅中打扫卫生焚香净气 , 摆设鲜花 , 使皇子的客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空气清新、高雅无比 。
第三道程序 会客——叩见千岁
第四道程序 赐坐——礼罢赐坐
这两道程序是反映在满清王朝时臣子拜见皇子时的礼仪 。
第五道程序 敬茶——呈进玉乳
宾主就坐后 , 早已恭候在一边的宫女即叫茶房传茶 。 传茶时由茶房的负责人(拜唐阿)将奶茶奉到门口 , 再由当置宫女接过托盘先呈进给太子 。
【太子茶艺】第六道程序 赐茶——赐用茶点
太子自己有茶之后 , 应示意宫女为来访的客人上茶 。 这时宫女即为各位宾客献上奶茶和茶点 。 茶点一般分四色 , 两种糕点 , 两样果品 。
第七道程序品茶——宾主赏艺
上了茶点后 , 气氛就不再那么拘束 。 彼此寒暄之后 , 若是友情性拜会 , 太子便令上乐舞助兴 , 宾主边品茶、边聊天、边观赏宫中乐舞 。
第八道程序 谢茶——跪安告退
茶过三巡 , 歌舞也告一段落 , 来客即应知趣地主动起身 , 向太子谢茶并跪安告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