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 )


可是有的地方 , 村民不知年兽怕红 , 常常被年兽吃掉 。 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 , 他为了拯救人们 , 决心消灭年兽 。 有一年 , 他在年兽出来时 , 就用火球将它击倒 , 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 。 从此 , 每到过年 , 人们总要烧香 , 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 这种现象逐渐变成了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

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文章插图

03 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 , 在古时候 , 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 , 看到当时节令很乱 , 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 , 一天 , 他上山砍柴累了 , 坐在树阴下休息 , 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 , 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 , 测定一天的时间 , 后来 , 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 , 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 来计算时间 。 天长日久 , 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 , 四季就轮回一次 , 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 , 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 万年知道后 , 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 , 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 , 感到有道理 。 于是把万年留下 , 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 , 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 , 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 , 创建历法 , 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
有一次 , 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 , 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 , 周而复始从头来 。
草木枯荣分四时 , 一岁月有十二圆 。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 , 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 万年指着天象 , 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 , 旧岁已完 , 新春复始 , 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 祖乙说:“春为岁首 , 就叫春节吧” 。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
冬去春来 , 年复一年 , 万年经过长期观察 , 精心推算 , 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 , 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 , 已是满面银须 。 国君深为感动 , 为纪念万年的功绩 , 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 , 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 以后 , 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 , 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

04 过年放爆竹的传说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的传说 。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 ,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 以爆竹声除旧迎新 。 爆竹也称“爆仗”、“炮仗”、“鞭炮” 。 起源很早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人们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 , 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 , 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 , 鸡鸣而起 , 先于庭前爆竹 , 以避山臊恶鬼 。 ”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 , 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 据《神异经》说 , 古时候 , 人们途经深山露宿 , 晚上要点篝火 , 一为主食取暖 , 二为防止野兽侵袭 。 深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 , 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 , 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 , 用竹子的暴烈声使其远遁的办法 。 这里所说动物 , 名叫“山臊” 。 古人说它可让人寒热 , 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 , 吓跑山臊 , 即驱逐瘟邪 , 才可的吉利平安 。
据说唐代时 , 瘟疫四起 , 有个叫李田的人 , 把硝石装在竹筒里 , 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 , 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 , 制止了疫病流行 。 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 以后火药出现 , 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 , 产生了“爆仗” 。 到了宋代 , 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程串做成“编炮”(既鞭炮) 。 燃放爆竹以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 这个春节传说中 , 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 , 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 , 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 , 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