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禅相依,决明子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茶与禅相依,决明子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茶与禅相依【茶与禅相依,决明子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在中国种植和饮用茶, 历史悠久, 茶文化源远流长 。 早与寺院僧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 僧家戒律甚多, 就饮食来说, 戒荤、戒酒, 惟不戒茶 。 有语云:“有酒成仙, 无酒成佛” 。 佛追求随缘, 无我, 是出世, 是因果, 与酒的狂放、张扬、愤世嫉俗格格不入 。 佛家讲平和, 这与茶的清雅、淡泊、澄明极是相和 。 佛家有早晚念课的规矩, 比俗生自然要守时辛苦得多, 早晚诵经, 静修禅礼, 使心态平和, 自甘寂寞, 一心侍佛, 普度众生 。 除了清灯黄卷、晨钟暮鼓、清风明月, 还需有茶醒脑提神, 以达到诵诵经、记记佛家经典、修修炼禅悟、持约束修行, 遵佛家规范 。 佛教传入东方后, 这种外来信仰在与中茶叶论坛国本土文化结合方面, 是洋为中用的成功典范 。 其间除了儒家文化中的修齐治平, 特别是修的观念与之相合外, 也正因苦难、沉重的中国民间, 始终在寻找—种思想寄托, 一种在苦难的现实煎熬中的人们寻求的平衡和自处 。 于是有了道 。 道是一种刚性应对, 也有积极的不合作之意 。 而佛则更多的是在清贫、在苦难中寻求一种平衡和妥协, 是一种柔性应对, 这于强权之下的中国芸芸众生似乎更为需要 。 柔性的妥协文化, 更多的是面对自我, 面对内心 。 即使是面对客观, 也是与客观的相对平衡, 它的积极进取是一种普度 。 普度也只是一种教义的普遍认同和心灵调适, 没有太多除暴安良、变革现状的成份, 要说有, 也只寄希望于因果轮回 。 我有一首题香积寺的诗, 企图阐解佛家的教义, 但未必尽其意 。 诗曰:“聚善可普度, 香积是佛缘, 得生皆因果, 无欲自超然 。 ” 佛家以茶为伴, 于是茶文化在庙堂、在民间发展的同时, 也在寺院发展起来, 寺院得文化的近水楼台与传播峨眉雪芽绿茶的先机, 或者说占有文化传播的平台, 于是更有其倡导性, 对于在寺的出家人, 在家的居士, 以及这些僧俗辐射的广大社会人群, 无疑是一种示范 。 于是在茶道等茶文化的实践与学术阐发方面, 也就有了行领作用 。 寺院茶文化在古代中国虽比不上庙堂, 比不上士大夫及文人雅士, 但却也是重要的一翼 。 民间的劳苦大众, 对于茶, 形而下的方面多, 注重解渴、消暑、祛病, 主要在物质实用方面 。 而寺院除了这些形而下的需求, 还有形而上的精神层面, 形成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 。 佛家修炼的清静无为、澄和明净, 与茶的品性相向, 精神层面是和谐投契的 。 于是“茶禅一味”才能成为—种概括, 茶和禅是同一的, 茶道即佛道 。 法门寺出土的大量金银茶具, 印证了茶文化在佛家寺院的渊源之深厚, 也证明法门寺是皇家寺院, 这些茶具是皇帝对于寺院和高僧的御赐与褒赏 。 佛家既然把茶禅当作同一体, 可见重视教义的程度 。 那这些来自于皇宫的珍贵茶具, 也便是佛的供养品了, 如同法器一样的重要 。 这些如果非谬的话, 茶具其精美、其文化含量、其投射的茶文化在当时的发展也就不难理解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