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起源于西周 , 迄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 晋《华阳国志之巴志》载:“周武王伐纣 , 实得巴蜀之师” 。 巴蜀作战有功 , 册封为诸侯 , 作为封候国向周王朝纳贡的有“土植五谷……茶……” , 但这仅仅是贡茶的萌芽而已 , 既未形成制度 , 更未历代相沿袭 。
贡茶从李唐王朝开始形成制度 , 历代相传 , 延续几百年之久 。 唐代贡茶制度有两种形式:
文章插图
朝廷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州定额纳贡 。 有常州阳羡茶 , 湖州顾渚紫笋茶;睦州鸠坑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雅山茶;饶州浮梁茶;溪州灵溪茶;岳州邕州含膏;峡州碧涧茶;荆州团黄茶;雅州蒙顶茶;福州方山露芽等20多州的名优茶 。 雅州蒙顶茶号称第一 , 名曰“仙茶” 。 常州阳羡茶 , 湖州紫笋茶同列第二 。 荆州团黄茶名列第三 。
选择茶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品质优异 , 产量集中:交通便捷的重点产品 , 由朝廷直接设立贡茶院(即贡焙制) , 专业制作贡茶 。
贡茶制度的目的是既要满足朝廷奢侈的需要 , 又能绕过流通渠道 , 维护帝制的根基 。 但贡茶是专供皇室朝廷饮用的 , 不惜耗用巨资 , 制作精益求精 , 品类日新月异 , 客观上推动了茶叶技术的进步 。 同时贡茶的产制和运输 , 对驿道交通建设也有促进作用 。
入宋 , 贡茶沿袭唐制 , 但顾渚贡茶院渐趋衰落 , 福建建安(今建瓯)境内风凰山“北苑龙焙”代之而大兴 , 其规模也很壮观 , 名声显赫“自南唐岁率六县民采造 , 大力民间所苦” 。 “官私之焙三百三十有六” 。 片茶压以银模 , 饰以尤凤花纹 , 彬彬如生 , 精湛绝伦 。 “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 , 其价值金二两” 。 成品茶按质量好次分成十个等级 , 朝廷官员按职位高低分别享用 。 宋徽宗《大观茶沦》云:“本朝之兴 , 岁修建溪之贡 , 龙团凤饼 , 名冠天下……故近岁以来 , 采摘之精 , 制作之工 , 品第之胜 , 烹点之妙 , 莫不盛造其极” 。 把我国茶叶制造技术、品饮技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 把茶叶饮用价值和工艺欣赏价值完善地结合起来了 , 由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享用 。
【贡茶历史集粹】入元明 , 贡焙制有所削弱 , 仅在福建武夷山置小型御茶园 , 定额纳贡制仍照实施 。 明太祖朱元璋 , 出身贫寒 , 才略出众 。 他善于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 , 深知“居安虑危 , 处治思乱”的治国策略 。 他常说:“民富则亲 , 民贫则离 , 民之贫富 , 国家休戚系焉 。 ”南京称帝后 , 看到进贡的是精工细琢的龙风团饼茶 , 令他感叹不已!但他认为这既劳民又耗国力 , 因之诏令罢造 , “唯采芽以进” 。 这一举措 , 实质上是把我国唐代炙烤煮饮饼茶法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沦而啜”法 , 遂开我国千年茗饮之宗 , 客观上把我国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文章插图
清代 , 我国茶业进入鼎盛时期 , 全国形成了以产茶著称的区域和区域化市场 , 商业资本逐步转化为产业资本 , 如福建建瓯茶厂不下千家 , 小者数十人 , 大者百余人 , 以茶为业者日众 , 又如江西《铅山县志》载:“河口镇乾隆时期业茶工人二、三万之众 , 有茶行48家” 。 我国出口农产品以茶为大宗 。 清代前期 , 虽然采取历代产茶州定额纳贡制 , 但到中叶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因素进一步增长 , 贡茶制度则随之逐渐消亡 。
推荐阅读
- 福建南平茶人开发“北苑贡茶”饼
- 制茶历史
- 巧言相劝的故事 历史上好言相劝的故事
-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潘金莲、武松,形象与水浒传里差别有多大?
- 头条放映厅历史记录怎么删除
- 历史上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有哪些
- Windows 7退出系统时清除最近打开的文档的历史
- 如何删除百度浏览历史记录
- 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 孙权劝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雅士茶道的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