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品老普洱茶“早青印圆茶”【品老普洱茶“早青印圆茶”,竹叶青茶怎么样】每当我品尝台湾著名的茶人邓时海老师的珍藏普洱 , 都是一次学习 。 无论是民国时期的“末代紧茶”、“福禄贡饼”、建国初期的“大红印饼” , 还是下关早期“铁饼” , 每一泡都能让你有不同感受 , 会有新的收获 。 经历几次品茶活动 , 感受最深的还是品尝早期"绿印圆排毒茶茶" 。 首先 , 此茶来历特殊 。 邓老师的专著 《普洱茶》 介绍 , 此茶是四十年代出产的 。 海外业界还有产于五十年代之说 。 但它对于我来说 , 也算得上"古董级"了 。 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普洱茶 , 总能给饮者一种凝重的虔诚和好奇 。 其次饮此茶时的氛围很适宜--环境清雅 , 古琴的天籁之声 , 余音缭绕;没有喧嚣 , 只有宁静、坦诚、谦和、用心 。 难怪哲人把"茶道"和"人道"合二为一 。 先做人 , 后事茶 , 是一个为茶者的必经之路 。 当时的品茶客真正是些茶人 。 他们大都不以茶为商 , 却与茶为伴 。 更为突出的是 , 此茶真是一件不同寻常的珍品 。 好茶遇知音 , 千杯不算多 。 “绿印圆茶”也称"蓝印甲乙级圆茶" , 是因为陈旧的包装纸上有"甲乙"字样而得名 。 它是版纳茶区的茶 。 主料为4、5级春季茶青 , 面茶紧细有毫 , 里茶叶长肥实 , 有着"攸乐山"的茶像 。 老像自然 , 红旧中隐现青饼的光润 。 虽然配料中约有几分"脱档";压制中不免有几分不经意--里茶露面、面茶不匀 , 茶表面上还看到一粒傣家的糯米稻谷 。 但正是这些粗放和"不经意" , 才使其显得真实 。 因为 , 外观完美无缺不符合此茶当时的历史背景 。 茶汤沉着、晶莹 , 具有老琥珀的高贵色泽 。 在海外 , 一般上了年纪的老茶 , 大多因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或是存储不当而使汤色显黑 , 露出"湿"迹 , 从而留下一些缺憾 。 而这茶没有明显"湿变"现象 。 叶底肥厚、红褐、柔软、有弹性 , 保存得法 。 滋味独特 。 它"活性"强烈 , 温存中不失活泼 , 让你总感到它在口中运动 。 它具有"古茶山"茶的那种特有的"空灵感" 。 虽然表象中也有带有几分品种的"涩"味 , 但当它从口到喉时 , 你却感到一阵空阔、深沉、纯净 , 甚至有一丝丝"凉意" 。 也正是因为这一泡茶叶个性中有着难以口述的美 , 已经到了让你忽视和原谅"涩疵"的境地 。 虽然 , 我们不能像品红酒的"酒道"一样以"无涩不成红酒"去得出"无涩不成茶"的审美观 , 但对茶叶的涩味只能葛根粉哪里的最好包容 , 只能把它当作一种"真实"来对待 。 这茶的喉韵强烈持久 。 饮"岩茶" , 总是专注寻求喉部的韵味 , 以韵的深浅长短来判断茶的好坏 。 普洱茶也如此 。 "绿印圆茶"的喉韵却是明朗、强烈、长久的 。 这泡老茶还有一大特点:劲道十足 , 气韵深长 , 让人热血沸腾 。 从其气韵和劲道对人的冲击力来看 , 我不敢相信进"六十高龄"还这般"强悍" 。 虽然 , 我不能断定这泡老茶的确切年代 , 但我的确把它当作一个历史产物来欣赏 。 其实 , 有了一定年限的老茶 , 饮者总是更专注茶性的变化 , 重视环境对茶性的影响 , 淡化茶的具体生辰 。 香高持久 , 富于变化 。 老陈茶有许多香型 , 但主要以原始香演变和环境影响为主 。 我们习惯称之为"老味"、"老气"、"老香" 。 这泡茶的香型不同于"末代紧"、"大红印" 。 它的粗老香很轻 , 而一种不多见的演变香型却很重 。 "绿印圆茶"的香是一种"完美"香型 , 并能持久 , 比一般"老香"更富有变化 。 总给人有几分"故地重游"的感觉 , 让你在陈韵中闻到春天的气息 。 邓教授称其为"兰香" , 真是艺高大胆 , 是一种艺术的遐想和提炼 。 这也正是云南普洱茶给人的一种意境美和想象空间 。 这一香型给予茶人的启迪是很多的 , 他告诉你应当怎样去做好茶、如何藏好一只茶 。 我从中受益不浅 。 品尝"绿印圆茶"会给予你一种自信--只要制作和储藏得法 , 优良普洱茶的劲道百年难衰!这也是云南普洱的魅力所在 。 品"绿印圆茶"会给人许多遐想 , 它既是一种人心与茶性的交流和沟通过程 , 更是一种心灵的"神游" 。 时
推荐阅读
- 南北方普洱茶采集要点
- 他收集6吨尿液,打算提取黄金,却发现这种元素,改变了世界
- 你会真正的反思吗?错误的自我“反思”,反而有害。
- “追新铁观音”包装设计作品集
- 看完这六点,玩转“祁红”、“滇红”不是事!
- 夏特克上大学,会手语,最后却被关动物园,人类为什么不信任它?
- 为什么卫星都要包裹一层“金箔”或“银箔”?
- 澳大利亚,“分裂”在即?
- 秋季喝花茶 要识花茶“性”
- 玉门关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