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 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 茶的起源和历程可以总结为一下六项:1:启蒙2:萌芽3:形成4:兴盛5:普及6:发展
具体如下: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
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缁嶙饔谩?
3: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 《茶经》是个里程碑 。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4:宋朝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
5: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 。 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 。 精、燥、洁茶道尽矣 。 ”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 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 。 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 。 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
推荐阅读
- 铁观音名称由来的两种说法
- 饮茶发源地点
- 碧螺春的历史传说
- 黄山毛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 幼儿园开学 6招让你的宝宝少生病
- 预防糖尿病的7种方法
- 6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的生活习惯
- 王牌战争如何移除黑名单
- 便秘的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