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古人言 , “不为良相 , 便为良医” , 意思是说 , 若治国不成 , 退一步也要修身治人 。 而儒家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境界 , 修身是最为基础的 。 所以 , 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不仅才华横溢 , 而且注重养生 , 通晓医理 。 茶是文化和健康的共同承载物 。 通过流传千古的茶诗词 , 古人不仅留下了他们的才情 , 也记载了他们以茶养生的修身之道 。 下面山茶妹将与大家一起品读茶诗词 , 学习古人养生之道 。
文章插图
养生 , 养心为重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 , 东篱菊也黄 。
俗人多泛酒 , 谁解助茶香 。
万病皆可心药医 , 养生最主要的是要有个好的心态 , 论心态而言 , 没有人能比得上日日修行的僧人了 。 在高僧皎然的眼中 , 酒是俗人喜欢的 , 茶才是与禅境自然相配的事物 , 养心如僧者 , 当解茶香 , 以菊为伴 , 茶可清心 , 菊则清幽高洁 , 让心贴近自然 , 保持良好的心态 , 才是修身之道 。
文章插图
养生 , 祛病保健是基础
北宋·苏轼
示病维摩元不病 , 在家灵运已忘家 。
何须魏帝一丸药 , 且尽卢仝七碗茶 。
茶的祛病保健作用 , 从它被发现的时候起 , 就已经是铁打的事实了 。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荼而解之 。 ”荼 , 即是茶 。 爱茶至深的苏轼对茶的夸赞从来都不吝啬 , 认为它比魏文帝曹丕得到的仙药还要灵验 。
古人关于茶的功效的医药记载也是颇多的 , 从传说中的神农 , 到古代名医华佗、李时珍等都有专门的研究结论 。 现代科学技术对茶叶功效有了更深的认识 , 茶叶中含有500多种营养成分 , 如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生物碱、脂多糖等 , 满足了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 , 并在防癌抗辐射、延年益寿、减肥消肿、解毒去火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
以茶养生 , 可益思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 , 两碗破孤闷 。
三碗搜枯肠 , 唯有文字五千卷 。
四碗发轻汗 , 平生不平事 , 尽向毛孔散 。
五碗肌骨清 , 六碗通仙灵 。
七碗吃不得也 ,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
蓬莱山 , 在何处?玉川子 , 乘此清风欲归去 。
大凡爱茶之人 , 对卢仝的《七碗茶诗》应该都不陌生 。 这首诗将品茶的感官体验描绘得出神入化 , 甚至上升到精神层次 , 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和才情 , 三碗下肚 , “唯有文字五千卷” 。 这便是茶的益思作用 。 东汉名医华佗从医学角度肯定了这一点:“荼茗久食 , 益思意 。 ”
现代人接受的信息量远比古人要复杂的多 , 环境也恶劣的多 , 也更需要“益思” 。 很多时候 , 你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杯提神饮料 , 更多的是健康和“灵感” 。
文章插图
夏日饮茶 , 健康清凉更持久
宋·文同
沃睡迷无鬼 , 清吟健有神;
冰霜凝入骨 , 羽翼要腾身 。
在炎炎夏日 , 茶是解渴清凉的最佳选择 。 一杯茶下肚 , 清凉入骨 , 仿佛要进入仙境 , 大有乘风归去之势 。
推荐阅读
- 秋季养生茶
- 自制水果茶,养生保健效果佳
- 专家提醒喝“保健茶”不健康
- 研究表明 每天三杯茶对健康有很多好处
- 上班族保护眼睛的16款必备花茶
- 哪些凉茶适合养生?
- 抖音自定义贴纸在哪里
- 中国产茶史略
- “茶”字的由来
- 浙江茶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