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或鉴定一壶茶的品质时, 应站在理性与感性并重的立场, 以赏茶、冲泡、闻香、观色、尝味及看渣等不同角度品赏茶叶 。 国际上鉴定茶叶品质设有国际标准的“鉴定杯”, 由冲泡盅茶碗与番茶盘组合而成, 全由纯白瓷制作 。 冲泡盅 150 ㏄, 使用时放入 3 公克茶叶, 冲入滚开的热水加盖, 浸泡五~六分钟 ( 芽茶类轻揉叶茶类五分钟, 中重揉叶茶类六分钟 ) , 将茶汤倒入茶碗内 。 然后依下列项目逐一评品:
观汤色: 从茶碗观看茶的颜色 。
闻热香: 打开冲泡盅的盖子, 闻泡过后茶叶的香气, 随即盖上盖子 。
评滋味: 将茶汤注入茶杯品尝, 利用口腔品评各种滋味与溶于汤内的香气 。
闻冷香: 再度闻一次冲泡盅内茶叶的香气, 了解在温度下降后香气的变化 。
看叶底: 将冲泡盅内的茶叶倒入审茶盘上, 用手触摸或将茶叶摊开来看, 深入了解各种茶况 。 看外形:将茶叶拿出, 观看茶干外形的种种 。 为什么最后才看外形?因为怕外貌影响了内质的评审, 但茶的外观还是重要的, 不论是市场上的行销与享用上的效果 。
茶叶品质缺陷 茶叶品质常因制造或贮存控制不当, 而出现缺点 。 兹将茶叶品质常见缺点及发生的原因, 罗列如后, 以供参考 。 在「形状」上常见的缺点
【茶叶品质缺陷上审评】 粗松或粗扁: 茶菁原料粗老 。 炒的太干 。 揉捻机性能不佳或操作方法不当〔如揉捻初期即加重压〕 。
团块: 揉捻或团揉后, 解块不完全, 数个芽叶交缠成块 。
黄片或黄头: 粗老叶经重压揉碎者为黄片, 粗老叶经揉成粗松团状者为黄头 。
茶梗膨胀: 干燥温度太高所致 。 〔一般此类茶样皆带火焦味〕 。
露筋: 茶梗及叶脉因揉捻不当, 皮层破裂, 露出木质部 。 在「色泽」上常见的缺点
带黄: 炒菁温度太低, 时间过长 。 炒菁时, 水气排除不良 ( 未适时送风或炒菁机构造不良 ) 。 初干时, 投入量超出干燥机的容量, 或干燥层太厚, 致水气排除不良而闷黄 。 团揉温度高, 时间长 。 滚筒整形, 投入量过多, 致水气排除不良而闷黄 。 短期贮存不当, 色泽劣变 ( 包装不良, 高温, 高湿下, 短期贮放, 此类茶样多带轻微陈茶味 ) 。
暗墨绿: 含水量高的茶菁 ( 如下雨菁, 露水菜, 幼嫩芽叶 ) 萎凋不足 。 炒菁时, 芽叶中的水分含量, 未适当藉热蒸散而降低 。 ( 炒菁后, 茶叶水分含量仍高 ) 。
黑褐 ( 俗称铁锈色 ) : 萎凋不足, 而大力搅拌, 致使芽叶严重擦伤或压伤, 强迫茶叶异常发酵所致 。 ( 若萎雕与发酵正常进行 ( 缓慢进行 ) 则叶缘转成红褐色, 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 ) 。
带灰: 茶叶热团揉过程, 水分含量控制不当, 茶叶已达七, 八成干 ( 含水量 12-20%) 仍进行强力团揉或温热 (50-80c) 长时间圆筒覆炒 。 滚筒整形时间控制不当, 茶叶已达七, 八成干, 仍继续滚筒整形 。 ( 但眉茶, 珠茶因要求带银灰光泽例外 ) 。
暗褐带黑: 茶叶贮存不当, 色泽劣变 ( 包装不良, 高温, 高湿下, 长期贮放, 此类茶样多带陈茶味 ) 。 高温 (130c 以上 ) 长时间烘焙 。 ( 此类茶样多带火味 ) 。
在「水色」上常见的缺点
混浊 ( 杯底呈现渣末 ) : 揉捻过度, 尤其是团揉过度 。 揉捻机或其它制茶器具上, 茶粉 ( 末 ) 未清除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