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的女杰——佳茗与佳人

在中国5000年的茶文化发展史中 , 各朝各代都涌现出了一些弘扬茶文化的杰出女性 , 特别是在最能体现茶文化的茶馆行业中 , 女性不是半边天 , 而是一整片天 。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 , 作为一个老茶人 , 笔者想谈点妇女在我国茶文化中的贡献 。 我国茶馆起源于晋代 , 就是由女性开创的 。 茶馆最先是由在街头卖茶水开始的 , 以后进室成为茶寮 。 再由茶店兼卖茶水 , 最后才从茶店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茶馆 。 那个卖茶水的就是女性 。 晋代傅咸的《司隶教》中记载:“闻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 , 为廉事打破其器具 , 后又卖饼于市 , 而禁茶粥以因蜀妪何哉?”这就是我国茶馆源头的“先奏曲” 。 到南北朝时 , 茶馆已进入发展时期 , 那时已有了茶寮 , 专供人喝茶住宿 。 这时有一本小说《广陵耆老传》仍在颂扬那位茶馆的先驱——卖茶水的女性 。 书中说:“晋元帝时 , 有老妪每日独提一器茗 , 往市叫卖 , 市人竞买 , 自旦至夕 , 其器中茗汤不减 。 所得之钱散路旁孤贫乞人 , 人或异之 。 州法曹絷之狱中 , 至夜 , 老妪执所盛器 , 从窗飞出 , 飘然升天 。 ”小说歌颂了这位女茶人以茶济贫 , 饮茶成仙的故事 。 茶到了唐代已是非常繁荣了 , 全国已有八大茶区 , 年产茶10万多吨 。 特别是陆羽于公元780年写成了《茶经》 , 更是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 茶馆更是到处可见 。 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 ,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 不问道俗 , 投钱取饮 。 ”可见当时从南到北 , 各大城市都有卖茶水的茶馆 。 但是 , 喝茶的碗不尽如人意 , 经常烫手 。 于是 , 成都有一位妙龄少女 , 最早发明了盖碗三件套 。 创造了天地人和的“三才碗” 。 这个故事在唐代的《资暇集》有记载:在建中年间 , 蜀相崔宁之女 , 从小喜欢饮茶 , 但是经常被茶碗烫手 , 于是她想出了用一个盘子托着茶碗 , 但又经常滑落 , 她先是用蜡固定 , 后用漆固定 。 这样就形成了盖、碗、托三件套 。 用起来很方便 , 不烫手 , 不滑落 。 女儿把她的发明献给了父亲 。 当丞相的父亲很高兴 , 称她发明的“三才碗” , 孕育着天地人和的哲理 。 盖为天 , 托为地 , 碗为人 , 三者融和在一起 , 谓之天地人和 。 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予了一个小天地 , 小宇宙 , 包含了古人的哲理 , “天盖之 , 地载之 , 人育之 。 ”崔宁把这种富有哲理的茶具介绍给亲友和群臣 , 后又传到民间 , 逐步改进 , 就形成了今天的“三件套”、“三才碗” 。 到了清代 , 茶文化进入成熟时期 。 体现在茶馆上 , 北京出现了18种茶馆 。 一部《红楼梦》全书尽茶香 。 书中有一位茶艺高手 , 也是一位妙龄少女 。 在《红楼梦》的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就记录了妙玉高超精湛的茶艺 。 单看她用的茶具和用茶用水就可以窥之一斑 。 她给贾母泡的茶是“老君眉”(据考证是君山银针) , 茶具是成窑的小盖盅(据考证是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所产的茶具) 。 泡茶用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古人称天泉水) 。 对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更是特殊招待 , 请进自己的住室吃茶 。 给宝钗用的茶具是旁边有一耳 , 后边还有小字写着“晋王恺珍玩”及宋、元丰五月四日眉山苏轼字样 。 这样的器物是何等的珍贵 。 给黛玉用的是形似钵而小 , 也是一件宝贝 。 给宝玉用的是自己常用的“绿玉斗” 。 宝玉说 , 她们用的都是古玩珍奇 , 我用的却是“俗物” 。 (他殊不知有位名人曾这样说过:什么叫爱情?两人同用一个茶杯就是爱情) 。 泡茶用的水更是讲究 , 是玄墓蟠香寺梅花上的雪 , 收入瓮中 , 埋于地下 , 进行净化和沉淀的雪水 。 茶业到了民国时期 , 由于连年战争 , 茶文化虽然衰落 , 但仍有女杰利用茶馆与日寇及军阀周旋 , 保护抗日力量 , 争取和平 。 这就是阳春湖畔的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 。 这位女茶人 , 杰出的抗日英雄 。 是近代中国家喻户晓的茶人 。 【茶文化中的女杰——佳茗与佳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