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特色茶馆

太湖南岸物产丰富,商业发达,有大小集镇约六十个 。 每个集镇有相当数量的茶馆 。 据调查,抗战前是茶馆最兴旺时期 。 大约万人以上居民的集镇有三十至四十家 。 其他中小集镇有五家十家不等 。 这些茶馆里每天聚集着大批茶客 。 茶馆的称谓不少,有叫茶庄、茶园、茶楼等,所取店号也极雅致,如群贤阁、明泉楼、金谷园、天韵楼、一洞天、同春苑等等 。 抗战前集镇上居民生活比较安适 。 清晨上茶楼,傍晚上澡堂 。 这种生活被称为“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 所谓“皮包水”即是腹中装满了茶水 。 所谓“水包皮”即是身体泡在浴他中 。
县城与大集镇上的茶馆是分档次的 。 高档次设备好,有雅座 。 商界巨头、军警宪司、帮会头子等头面人物都在那里出入 。 中档次是中小业主盘恒消闲的地方 。 次等才是挑夫走卒驻足的所在 。 高档次茶馆也接纳寻常百姓,但座位不同,雅座与楼面上是有身份的茶客,底层方为普通人享用 。 社会上明显的阶层关系,在茶馆里可清楚地分辨出来 。 所谓社会大天地,茶馆小天地 。 茶馆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
旧社会一家一户构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 这些小生产者都是孤陋寡闻者 。 特别抗战前报纸很少,传播工具极不发达 。 茶馆是个社交场所,三教九流、五湖四海各方营生都在 。 上至国家大事,社会形势,小至市价行情,奇事趣闻都在这里传播 。 当地人认为不上茶馆的男子是不上场面之人 。 事实亦确如此,经常出入茶馆的人获得信息量多 。 比较聪明能干,办事能审时度势,遇事能机变,所交朋友亦多,碰上难事有人相助,做生意比较灵活,事业也兴旺 。
茶馆中商人会聚,各项商务活动也很频繁 。 如买进卖出,拆借资金,不动产转让,劳力雇佣等等内容很多 。 他们一边饮茶,一边谈生意 。 虽言商贸称商战,但茶能润滑他们之间关系 。 买卖不成情谊在,彼此心平气和,不伤脾胃 。
茶馆有一些规矩,如二人进店可同饮一壶茶 。 三人却要泡两壶,茶客离店将壶盖翻身盖上,说明这壶茶请保留,茶客还要进店饮第二次 。 堂倌给茶客添茶,茶客为了表示礼貌,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相并在桌上点二下,意思是磕头谢谢 。 年初一早茶叫橄榄茶 。 老茶客要多给小费,叫“开利市” 。 雅座里有身份茶客则要上长生果、瓜子、寸金糖、桔子等四只盒子 。 先上一杯甜茶,后上有二枝青橄榄的绿茶 。 橄榄茶汤色碧绿而清香,舌根间回味甜津津 。 茶客在呷过橄榄茶后,要用红纸包上一块银元赏给堂倌,慰劳他一年来侍奉辛苦 。 老虎灶 。 陆羽在《茶经》中专门叙述了茶炉的构造和功用,使后世了解唐代茶事规模有了凭据 。
老虎灶与茶馆这一形式密切相联 。 茶馆没有老虎灶犹如汽车没有发动机 。 四乡农民进镇,茶馆突然间增加二、三万人饮茶,开水供应是个大问题,有了老虎灶便能应付自如 。
【湖南的特色茶馆】叫老虎灶是因它的形体像只老虎 。 烟囱高出屋面像根老虎尾巴高高翘起 。 中间有二只一高一平直径为4尺8寸(市尺)的大铁锅,构成它的腹部 。 前面有一对汤缸像两只眼睛,中间有一个口径仅20公分的投燃料孔,像是鼻孔 。 下边有出口处 。 老虎灶供水量大小的调节,全在投燃料孔上的盖子,如盖子大部分盖着只留五分之一通风 。 那么,冷水装满大高锅里,大高锅的水在20度左右 。 平锅水在60度上下,平锅水翻人汤缸,汤缸水立即开 。 它的工作顺序是冷水加入大高锅,大高锅水温提高后翻入平锅,平锅水温提高后翻入汤缸,汤缸的开水取出冲茶 。 热能利用很充分 。 如要加大供量,则盖子全开,大量投入稻壳,火势很猛,迅速向平锅高锅的火弄里冲,很快平锅水开了,大高锅水提高到60度左右 。 老虎灶的烟囱上画着一个水火的图案,表示水火相济 。 与陆羽“坎上巽下离于中”意思是一样的,不过已被简化成了符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