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 点燃茶文化闪耀的智慧光芒
关于晏子与茶, 《茶经》是这样记载的:“《晏子春秋》:‘晏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弋、五卵, 茗菜而已 。 ’”也就是说, 晏子在做齐景公的宰相时, 吃的菜只有一些野味, 其中就有茶, 可见他的节俭 。
可是, 晏子生活的那个时代, 山东半岛上的齐国根本就不产茶, 他要吃茶就只能从巴楚地区运了, 这样下来, 耗费的人力财力可是相当大的, 绝非“茗菜而已” 。 好在这不过是陆羽在引录上的一点失误, 其实, 《晏子春秋》上记载的是“苔菜”, 而不是陆羽引的“茗菜” 。
苔菜乃是当时山东半岛上常见的菜蔬, 也是平民百姓的盘中菜 。 也就是说, 《晏子春秋》上根本就没有提到晏子吃茶的事 。
【晏子,点燃茶文化闪耀的智慧光芒】 更要命的是, 跟《神农本草经》不是神农氏所作, 《尔雅》不是周公所作一样, 《晏子春秋》也不是晏子所作, 根据《四库总目提要》的说法, 它是“后人采婴行事为之, 非婴所撰 。 ”这样看来, 陆羽不是在错误的地方错误地引用了一段故事吗?
确实如此 。 但是, 为什么这个错误会发生, 为什么错误的对象是晏子而不是其他人?想必, 即便是机缘巧合, 也有它存在的道理吧 。
陆羽将晏子收录到《茶经》里, 可能主要还是要借他的节俭, 来“以茶示俭” 。 关于他的节俭, 《史记》上说, 他在做齐国宰相时, “食不重肉, 妾不衣帛 。 ”然而很可惜, 我们今天要说的晏子的品质并不是节俭, 因为, 晏子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并不在“俭”上, 而在“智”上!尽管陆羽本意也许并不想宣扬饮茶与智慧之间的关系, 但是, 如果选晏子做形象代言人, 宣传茶中包含的智慧应当还是相当理想的 。
晏子名婴, 莱地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70年—前570年, 约与老子同龄, 比孔子大20岁, 早墨子大约100年 。 刘向和班固将他的思想归入儒家之列, 柳宗元却认为属于墨家, 长期以来争论不休, 今人则多以为他的思想自成一体 。 也正因为如此, 他才可以长期身为宰相, 一生侍奉三位国君, 而那三位国君的品行作风又各不相同, 这一点, 在只有一种政治主张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中还没有一位能做得到 。
当然, 仅凭这一点就说他充满智慧, 还太空洞, 还是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
小学课本里就有一篇叫《晏子使楚》的课文 。 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人见他身材矮小, 想侮辱他, 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 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 。 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 才从狗洞中进去 。 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 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 。 ”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
晏子拜见楚王 。 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7000多户人家, 人挨着人, 肩并着肩, 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 挥洒汗水就像天上下雨一样, 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 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 是有分工的, 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 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的国君, 我是最无能的人, 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 ”
楚王赏赐晏子饮酒, 却见两个差吏捆绑着一个人来到面前 。 楚王故意问:“被捆的人犯了什么罪?”官吏说:“他是齐国人, 犯了盗窃罪 。 ”楚王看着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知道这一定是楚王羞辱自己的招数, 便回答道:“我听说:橘子树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南, 果实就是橘子, 但是生长在淮河以北, 结出的果实就是枳, 为什么呢?水土不同 。 老百姓生活在齐国并不偷盗, 到了楚国就盗窃,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楚王笑道:“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 ”
推荐阅读
- 带有地域特色的各种早茶文化
-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强调树立“茶为国饮”
- “茶文化体验游”在京悄然升温
- 名人的茶文化
- 中国茶文化
- 北大茶文化经济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
- 赣州市以茶文化促茶产业
- 白族三道茶——茶文化之最
- 宁波市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昨举行
- 宁波茶文化遗址宁海茶山揭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