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启示

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 结果反而暴露 。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不要自作聪明 。

此地无银三百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启示

文章插图

在古时候有一个人名字叫张三, 他费了好大的劲, 花了好几年的时间, 才慢慢攒够了三百两银子 。 三百两银子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心里自然是十分的高兴 。 有了这么多银子, 自然就担心小偷 。 张三一开始想的是放在钱庄里, 但是又担心不稳妥, 于是就找来一个大箱子, 他把三百两银子全部都装入了大箱子之中, 再把箱子用钉子封上, 还上了一把锁 。
此地无银三百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启示

文章插图

经过一阵子忙活后, 张三还是不放心, 于是就把箱子埋在了屋后的地下 。 他怕有的人无意中挖到这笔财富, 就想到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办法, 他在一张纸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 贴在了墙角边, 这才安心地回屋睡觉去了 。
他的这一阵忙活, 全被隔壁的王二看在眼里, 等到张三睡觉的时候, 王二翻墙而入前来寻宝 。 此时已经是半夜三更, 按道理来说找这三百两银子是很难找到的 。 但好在王二看到了那张纸条, 上面是赫然七个大字“此地无银三百两”, 一下子就给他提供了线索 。
此地无银三百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启示

文章插图

王二于是寻来铁锹, 把土挖开, 下面果然是一个大箱子, 他把箱子打开后, 把里面的银子全部偷走了 。 刚要离开, 转念又一想这样离去不是十分的稳妥, 于是他为了不让张三知道, 也写了一个纸条:“隔壁王二不曾偷”, 并贴在了墙上, 这才转身离去, 这便是这句老话的下半句 。
第二天一早, 张三到屋后查看银子, 发现空地上只有一个被打开的箱子, 再一瞧里面的银子全都不见了, 这才恍然大悟, 马上去官府报官 。
【此地无银三百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启示】 不得不说, 张三和王二绝对算两位“奇人”, 一个提供银两线索, 一个主动揭发自己, 实在是蠢得有些离谱 。 “此地无银三百两, 隔壁王二不曾偷”, 后来就比喻由于做了某些蠢事想隐瞒真相, 最后由于自己画蛇添足, 反而暴露了 。 这句话和成语“不打自招”很像, 这则故事也被民间广为流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