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在历史上是福建及建州茶的主要代表,其历史悠久 , 在唐代已有文字记载 。 但是茶圣陆羽的《茶经》却没有记述建州之茶 。 只在《茶经》“八之出”中写到:“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今广东韶关一带)、象州(今广西象县一带)” , 并说“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 , 往往得之 , 其味极佳” 。 由此看出 , 陆羽只知岭南有茶 , 并未对其品第评论 , 后人以此断言陆羽未到过福建 。 近几年来 , 笔者读到有关资料 , 认为可以推定陆羽到过福建之武夷山 。
其根据是宋人张君房于天禧三年(1019)所编著的《云笈七签》 , 该书卷九十六中有陆羽《武夷山记》的记述 , 题为《人间可哀之曲一章并序》 。 文曰:“太子文学陆鸿渐所撰《武夷山记》云:武夷君地官也 。 相传每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 。 置幔亭、化虹桥 , 通山下村人 。 既往是日 , 太极玉皇太姥、魏真人、武夷君三座空中 , 告呼村人为曾孙 , 汝等若男若女呼座 。 乃命鼓师张安凌槌鼓 , 赵元胡拍副鼓 , 刘小禽坎苓鼓 , 曾少童摆兆鼓 , 高知满振嘈鼓 , 高子春持短鼓 , 管师鲍公希吹横笛 , 技师何凤儿抚节板 。 次命玄师董娇娘弹箜篌 , 谢英妃抚掌毕篥 , 吕阿香戛圆鼓 , 管师黄次姑噪悲栗 , 秀琰鸣洞萧 , 小娥运居巢 , 金师罗妙容挥撩铫 。 乃命行酒 , 须臾酒至 , 云酒无谢 , 又命行酒 。 乃命歌师彰令昭唱人间可哀之曲 。 其词曰:‘天上人间会合疏稀 , 日落西山兮鸟归飞 , 百年一响兮志与愿违 , 天宫咫尺兮恨不相随 。 ’”这是武夷山“幔亭招宴”故事的最早记载 。 所憾该记原文已佚 , 只见后人的摘引 。 如唐李商隐(813-858)《题武夷》:“只得流霞酒一杯 , 空中箫鼓当时回 。 武夷洞里生毛竹 , 老尽曾孙更不来 。 ”引的就是“幔亭招宴”的典故 。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中 , 对此诗的注释即据陆羽《武夷山记》 。
400多年后 , 宋人祝穆(?-1256)在其《方舆胜览》“建宁府”卷也有此记 , 虽有略加铺陈 , 但情节与之大体相同 。 祝说此系来自“古记” , 但据今人推断 , 当源自陆之《武夷山记》 , 因为至今尚未发现类似的志记 。 笔者认为上述大段文字应是陆羽亲历随记 , 因为从《茶经》中可看出陆羽治学严谨 , 对未涉足之处的茶叶 , 均不作评第 , 自然也不会道听途说而撰写《武夷山记》 。
综观上述 , 说明陆羽曾到武夷山 。 但为何其《茶经》没有写到建茶或武夷茶呢?福建学者林漱峰也据此记认定陆先生到过武夷山 , 至于他对“建茶未详” , 主要是“谅当时建州茶初期未盛 , 故未述其名 。 ”笔者不敢苟同 。 笔者认为:从陆羽年表及有关资料说明 , 陆羽是在其《茶经》刻印后 , 才到武夷山的 , 故《茶经》上未能见述 。
有陆羽年表称 , 唐天宝十一年(752)起 , 羽周游江南各地 , 考察茶事 , 于上元二年(761)完成《茶经》书稿;也有人认为《茶经》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如姚国坤先生说:“唐大历十年(775)陆羽又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 , 对《茶经》初稿中的‘七之事’进行增补修订,至此《茶经》一书遂成定稿 , 五年后(780)付梓出版 , 流传于世 。 ”陆羽于唐建中四年(783)51岁(也有说在785年 , 53岁)时 , 离开湖州(今浙江省内)移居信州(今江西上饶) , “择地府城北广教寺(后改茶山寺 , 现为上饶一中校址)建宅隐居,次年山舍落成,羽环居植茶,晨昏培育 。 并凿石得泉 , 后世称陆羽泉 。 ”
推荐阅读
- 茶仔饼曾经做洗发用品的历史
- 中国十大名茶
- 茶马古道曾经辉煌的岁月
- 茶叶也曾有过的辛酸历史
- 地球为何不能挖通
- 茶马古道:旧日高原天路
- “白鸡冠茶”由来的故事传说
- 生活中无意流露而出的茶文化
- 武夷习俗:喝茶俗
-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上一句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