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北方小城的城南街 , 有一家茶叶店 。 这是一个北京四合院风格的院落 , 临街是一幢仿古的门店 , 做工精细的木格门窗 , 只不过换上了增光瓦亮的玻璃 , 取代了发黄的窗纸 。 中间一孔双扇的门 。 有一块黄灿灿的金匾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熠熠的光彩 , 悬挂在门的正上方 。 匾的中间镶嵌着工整的隶书“沁香缘” 。 当你举步向前 , 将要跨入门槛的时候 , 你会发现脚下的青石台阶被磨得去了棱角 。 闪着青光 。 在向人们介绍着生意兴隆的同时 , 仿佛还在诉说着历史的悠长 。
还是在晚清时期 , 一个南方的茶叶商人来到了这个古老的小城 , 开了一家茶叶店 , 取字号“同兴阁” 。 经营的茶叶是由家人在南方收购 , 炒制 , 再邮寄过来 。 商人和他的一个儿子 , 又从当地雇了一个伙计 , 三个人经营这家店铺 。 商人已经年近古稀 , 瘦高的身材 , 精神矍铄 , 他的儿子也是为人宽厚 , 朴实善良 。 虽然是商人 , 但是经营有道 , 童叟无欺 。 很快的 , 小店在这个小城家喻户晓 , 美名远扬 。
商人的性格豪爽 , 又颇具文才 , 喜欢结交那些儒雅之士 , 文人墨客 。 专门开辟出一间书房 , 里面两张方桌 , 笔墨纸砚 , 青瓷的茶具 。 平日里 , 一群雅士文人 , 指点文字 , 品茶论道诗词歌赋 , 其乐融融 。
小城之中 , 有一个秀才 , 老两口无儿无女 , 小卖为生 。 虽生计艰难 , 但始终不去风雅之趣 。 慢慢的 , 商人和秀才成了最要好的一对笔友和知音 。 一日不见 , 如隔三秋 。 相见恨晚 , 惺惺相惜 。
转眼间 , 好几年过去了 。 商人的身体愈加消瘦 , 精神也不如刚来的时候 。 秀才也得了气喘的毛病 。
这年秋天里的一天 , 商人来到了秀才的茅舍:老伙计 , 我要回家了 。 我们知音一场 , 论文才 , 你我终无大成 。 但是 , 我敢保证 , 等我回来时 , 要让你喝上人间最好的茶叶 。 两人依依不舍 , 彻夜畅谈 。
商人回家了 。 秀才依旧靠小卖度日 , 偶尔去“同兴阁”品上一杯香茗 , 却不见了商人的影子 。 想起往日一起品茶论道的情景 , 顿觉精神失落 , 慨叹不已 。 记起商人临走时的一番交代 , 只是盼着商人早日归来 。
等啊 , 等啊 , 一转眼 , 春节 , 清明 , 一个个时节象穿梭一样飞速驶过 , 却仍然没有商人的消息 。 秀才每天都在思念中度过 , 只是他的气喘病愈发的厉害了 。 但是他的信念一点也没有动摇过 , 商人就要回来了 , 他们还有诺言没有实现 , 他不会不回来的 。 他还要等着喝人世间最好的茶 。
又一个秋天来到了 。 终于有一天 , 商人的儿子捧着一个布包 , 还有商人和秀才一起用过的茶壶 , 来到了秀才的茅舍 。 打开布包 , 露出一封信 , 是商人写给秀才的 。 工工整整的字间告诉秀才沏茶的方法 。 又打开一层布包 , 是一个刺绣的盒子 , 打开盒子 , 里面的茶叶不过二两 , 却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 商人儿子说 , 这是商人在自己家的百亩茶园里用了一年的时间亲自采摘的 , 采摘的全部是蕊花下面的第一个叶子 , 又精心的炒制成今天的茶叶 。
推荐阅读
- 茶马古道沿线的少数民族
-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的传播
- 茶文化的发展史
- 颈槽蛇的资料介绍快来pick一下吧!
- 关于黑柽柳猴的信息,你掌握了吗?
- 关于白唇青长尾猴的科普介绍
- 挑选泰国斗鱼的防坑指南,千万不要错过!
- 辨识度高的红鼻剪刀,应该如何挑选呢?
- 斑马鱼的挑选技巧,一起来了解下吧!
- “鱼如其名”的德州豹,该如何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