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安溪铁观音 , 最让人魂牵梦系的莫过于“观音韵” 。 可当你问起“韵”为何物时 , 往往得到一些语焉不详的回答 。 去问评茶师 , 他会给你一堆生涩的专业术语 。 去问老茶客 , 他会顾左右而言它 , 说什么“观音韵”可遇不可求 , 很久没有喝到有“韵”的茶了 , 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 总之 , 铁观音被蒙上一层扑朔迷离的面纱 。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 正是凭借卓然不群的韵味 , 安溪铁观音倾倒无数茶人 , 风靡神州的大江南北 。 这种事实说明 , “观音韵”是客观存在的 , 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 , 换句话讲 , “观音韵”是可以认识的 , 自然也可以表达清楚 。
深厚内质是观音韵的物质基础
【美好观音韵】《文心雕龙》这样解释:同声相应曰韵 。 一个人唱歌 , 动听倒是动听 , 说到“韵”未免勉强 , 但要是二重唱、三重唱 , 那种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的感觉就有了“韵”的味道 。 世间美好事物何止千万 , 但人们却不轻易用“韵”去描述它们 , 原因在于人们在使用“韵”的时候 , 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了“韵”更加丰富的内涵 , 当然也就显得“韵”的格外珍贵 。
古人有语:“幽韵如云” , 言其柔也 。 有韵的事物 , 并不咄咄逼人 , 而是温情脉脉 。 同样是水 , 阴风怒号 , 浊浪排空 , 让人感极而悲 , 显然无韵可言 。 而春和景明 , 波澜不惊 , 让人其喜洋洋 , 自然韵从心生 。 韵 , 犹如春日细雨 , 润物无声;又如冬日暖阳 , 体贴周至 。 柔和含蓄是韵的本色 。
《列子·汤问》:“昔 , 韩娥东之齐 , 匮粮 , 过雍门 , 鬻歌假食 , 既去而余音绕梁 , 三日不绝 , 左右以其人弗去 。 ”这个美丽的传说把韵演绎得形象生动 。 韵来如山倒 , 让人感到震撼 。 韵去如抽丝 , 呈现一种渐行渐弱的曲线状态 , 让人觉得余音袅袅 , 意犹未尽 。 延绵持久是韵的特征 。
人若有韵 , 则言辞谈吐 , 莫不温文尔雅;举手投足 , 莫不妥帖合宜;一颦一笑 , 莫不风情万种 。 这种种优雅有致的表现 , 究根到底 , 都是一个人深厚内涵的外在流露 。 东施效颦 , 仅仅是外在的模仿 , 没有充实的底蕴 , 形似而神不似 , 自然不得西施真韵 。 可见 , 深厚内涵是韵的物质基础 。
琴有韵 , 然而对牛弹之 , 牛却不买账 。 古诗有韵 , 然而对文学不敢兴趣的人却不领情 。 韵 , 固然是客观存在 , 然而必须通过主观感觉去感受 。 韵的存在 , 在 某种程度上要依赖客体的理解领悟 , 所以说 , 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 。
综上所述 , 所谓“韵” , 就是主体给予客体的那种浑厚饱满、柔和含蓄、延绵持久的美好感受 , 是主体深厚内涵的一种自然流露 , 是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的一种共鸣 。
理清了韵的内涵 , 再来面对“观音韵”的问题 , 就能真正识得“观音韵”的庐山真面目 。 茶类万千 , 只要加工得法 , 冲瀹得宜 , 味道都很美好 , 为何只有少数如铁观音这样的茶能冠之以韵?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 , 即铁观音的品质特别优异 , 味道特别美好 。
推荐阅读
- 从雅安孝子说起茶文化起源
- 炒黄金如何盈利?分享几个投资心得
- 这些植物都叫玫瑰
- 茉莉花的开花规律
- 盆栽黄槐决明怎么养护
- 护盆草的常见品种大全!
- 无处不在的鼷鼠,你们认识吗?
- 米氏田鼠你们知道吗?来看看
- 金钱木的风水作用
- 美团如何提现天天领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