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消费者饮茶健康的首要问题 , 为此 , 做好茶园科学安全用药工作尤为重要 。 其主要措施是坚持实施科学安全用药技术 , 优先考虑选用生物农药 , 酌情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等 , 对茶树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 , 使茶树病虫害不但得到有效控制 , 而且茶叶的农残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 本文就此作探讨 , 供茶叶生产参考应用 。
一、 茶园用药特点与科学安全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叶用经济作物 , 全年要求分批多次采摘鲜叶 , 采摘间隔期短 , 一般春茶3-5天 , 夏秋茶10天左右采摘一次 。 所以要求所用化学农药的残留期要短 , 一般为7-10天 。
2. 茶树的收获部位(嫩芽、嫩梢)就是药剂的主要接触部位 , 采收的鲜叶未经任何洗涤处理直接加工成份有较多机会直接被提取到茶汤中 , 而且农药的残留、异味等可能影响到茶叶的色、香、味 , 所以必须科学用药 。
茶园科学安全用药的主要技术措施
1. 正确选择农药品种: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 , 正确合理选择农药品种 , 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应选用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内吸的农药如吡虫啉;防治螨类应选择应广谱性剂如哒螨酮等;防治鳞翅目害虫应选择具有强烈触杀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 。
2. 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隔期:为了保证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 必须严格执行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
3. 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 , 预测并提出病虫的防治适期 , 如假眼小绿叶蝉应掌握在若虫盛期 , 茶毛虫、茶黑毒蛾宜在三龄幼虫期前 , 蚧类、黑刺粉虱宜在卵化高峰期用药 , 病害应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 。
4. 实行轮换、混合用药:一种农药连续多次使用 , 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 , 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 实行农药的轮用、混用 , 不仅能起兼治或增效的作用 , 而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 若能与生物农药混用 , 则效果更佳 。 如防治茶丽纹象甲用天王星与白僵菌871菌粉混用 , 防治茶毛虫用低度敌敌畏与茶毛虫病毒制剂混用 , 防治茶黑制粉虱用吡虫啉与韦伯虫座孢菌粉混用等 。
5. 保证喷药质量:①正确掌握用药量和药液浓度 , 一般在树冠大、高山、阴天、气温低、虫龄大或病情重的茶园应适当增大浓度 , 反之则小些 , 一般每公顷用药液量在750-1050公斤(50-70)公斤/亩) 。 ②正确掌握药剂的配制稀释方法 , 宜采用“二次稀释法” 。 ③注意用药的均匀周到:叶蝉、螨类和黑刺粉虱幼虫均在茶树叶背为害 , 喷药时务必喷湿叶背 。
6. 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三氯杀螨醇、六六六、DDT、甲胺磷、水胺硫磷、久效磷、磷胺、甲基异柳磷、内吸磷、毒鼠强等在花园使用 。
二、 茶园常用生物防治技术简介
1、 茶毛虫NPV及其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
1978年在本所 , 从茶园自然罹病的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nspersa Strand)幼虫中分离获得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研究了病毒粒子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用病毒悬液(每50千克水加病毒毒尸100-200头)防治茶毛虫幼虫的应用技术和安全性评价等 。 在此应用有效的基础上 , 分离提纯病毒 , 研究加入荧光素钠、乳化剂等制成耐光照、雨淋的茶毛虫NPV杀虫剂 , 用该剂5*107-6*107PIB/ml喷雾防治茶毛虫幼虫 , 效果达80-90.4%以上 , 持续效果达3-5年 。
推荐阅读
- 茶园秋冬季管理技术要点介绍
- 怎样科学盆栽花毛茛
- 雪灾后茶园防冻抗冻措施
- 浙江闻堰镇给茶园盖床“被”
- 茶梢蛾在山区茶园的发生及防治
- 茶降血糖有科学依据
- 松阳香茶茶园管理
- 易武茶马古道的古文化
- 安徽确保出口茶叶质量安全
- 茶园常用农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