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制作工艺


正山小种制作工艺

文章插图

正山小种为历史名茶、传统的外销红茶 , 产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一带 , 主产区位于武夷山腹地桐木关一带 。 分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炒)—复揉—熏焙—筛拣的过程 。
萎凋
桐木终年云雾 , 特别春茶季节日照极少 , 故鲜叶萎凋大部分依靠加温萎凋 , 当地松树很多 , 日常燃料都用松柴 , 故萎凋用燃料亦系松柴 。 萎凋在烘房青楼上进行(同武夷传统岩茶加温萎凋法) , 青楼分二层 , 中间无楼板 , 只用横木档隔开 , 档与档之间孔隙3—4厘米 , 档上铺有小四方孔的竹席 , 供萎凋摊叶用 , 档下0.3米处 , 悬置焙架 , 供熏焙用 。 加温萎凋时将湿松柴于地面排列成“T”字形或“一”字形 , 点然后使其慢慢燃烧 , 利用下层焙架上放置之湿坯上升的热气使青叶受热软化 。 青叶是均匀摊放在档上的萎凋席上 , 利用小四方孔的间隙受热 。 青叶摊厚3—7厘米 , 紧闭门窗以免热气散失 , 室温控制在30度左右 , 每隔20分钟左右翻拌一次 , 动作要快 , 防止伤叶 , 下面火力要均匀 。 晴天亦可在外面晒青架(高2.5米 , 宽长不限)的青席上进行日光萎凋 , 中间翻动2—3次 , 使鲜叶水分散失均匀 , 萎凋至叶面失去光泽 , 叶张柔软 , 手握如棉 , 梗折不断 , 叶脉透明 , 青气减退而略有清午为适度 。 萎凋叶均需在室内地面稍往摊凉后 , 再进行揉捻 。
揉捻
先轻压慢揉 , 再重压快揉 , 最后松压慢揉 , 使茶条紧结圆直 , 揉后将揉团先静置定型10~15分钟 。
发酵
将静置过的揉捻叶抖散后放入青篮或木桶中进行发酵(俗称转色) , 高山气温低 , 要压紧揉捻叶以提高叶温 , 或把发酵篮置于萎凋用青楼上或移入在灶旁保温 , 以加快发酵 , 相对湿度最能接近饱和状态 , 发酵程度掌握揉条叶面80%左右转为古铜色 , 梗脉变红 , 青气消失 , 呈苹果熟香时为适度 。
过红锅(炒)
用平锅 , 锅温200度左右 , 投入发酵1.5~2千克 , 拌炒2~3分钟 , 以钝化酶活性 , 进一步散发青臭气 , 消除茶汤涩感 , 增进香气 , 要掌握注意短时、高温 , 不能炒得太过 。
复揉
过红锅后之湿坯要趁热复揉5—6分钟 , 使茶条进一步紧结 , 以改进外形 , 并挤出更多茶汁吸附表面 , 提高吸烟量和茶汤浓度 。
熏焙
将复揉叶均匀摊在水筛上 , 厚3~7厘米 , 每筛2~2.5千克 , 放置在青楼二层之焙架上(吊架) , 地面置湿松柴明火燃烧 , 紧密门窗 , 以产生的热烟气上升熏焙(附带上层萎凋) , 整个烘楼烟雾弥漫 , 热气腾腾(现已有改为地下坑道引入热烟气 , 坑道口有任意启闭口调节室温和烟量) 。 熏焙初期温度要高 , 促进水分 , 快速蒸发 , 焙至八成干时要压小火焰 , 利用松柴燃烧不充分产生的松烟 , 让湿坯尽量吸收 , 总历时需8~10个小时 , 力求火力均匀 , 避免老火或外干内湿的现象发生 。
筛拣
【正山小种制作工艺】毛茶焙干后即进行筛分 , 簸去黄片茶末 , 拣去粗片梗朴 , 使外形匀整 , 把各筛号茶拣完后分别用焙笼在炭火上低温慢焙 , 直到足干 , 再照标准样拼和匀堆成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