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在人口大国中国 , 吃豆腐是十分稀松平常且重复率极高的事情 。 菜市场上三块多钱就可以买到一大块四四方方温润如玉的嫩豆腐 , 煎、炸、炖、煮都行 , 豆腐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食品 。 但吃豆腐除了吃食物 , 还经常被用来占便宜 , 这到底是怎么演变的呢?
版本一
旧时办丧事的时候 , 有吃豆腐的习俗 。 也就是说 , 丧事的酒席菜品中必有豆腐 。 去帮忙的乡邻亲戚 , 因忌讳说去办丧事 , 就说是去吃豆腐饭 , 所以有些地区将参加吊唁吃饭称作“吃豆腐” , 也叫“吃豆腐饭” 。 古时流行土葬 , 办白事的流程也比较繁琐 , 所以谁家有个丧事 , 都需要请街坊四邻、亲戚朋友来帮忙 。 有些游手好闲之徒 , 干活儿的时候偷奸耍滑 , 吃饭的时候倒是挺积极 , 即便本家发现了 , 也不好意思往外撵 。 对那些不干活而去蹭饭吃的家伙 , 就说他是吃豆腐的 , 是去占便宜的 。 后来这个词 , 就成了占人便宜的代称 。
【南瓜|“吃豆腐”是怎么变了味的,来看看这几种说法】
据伍稼青所著的《武进食单》记载:「是日家中即不再举火 。 丧家自须置备菜饭款待 , 率以豆腐、百页、豆腐乾等作主菜 , 故举行一次丧事 , 有须自磨大豆至半石、一石者 。 乡下人赴丧家吃饭 , 谓之『吃豆腐』 , 此俗普遍流行于四乡 , 抗战时期亦然 。 」以前江浙一带 , 丧家要在门前树起顶端扎了稻草的招魂幡杆木 , 派报丧人去知会亲友 。 还要淮备豆腐羹饭 , 招待前来的吊唁者 , 这种风俗起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存在 。 此时蹭饭者也堂而皇之地入席了 , 丧家也不宜阻挡他们 。 遇到荒年 , 一拨一拨来「吃死人豆腐」的穷人酪绎不绝 。 曾听说 , 乡间有人将点灯的火油倒入豆腐 , 让人不能入口才完事 。
版本二
旧社会的豆腐坊 , 多为夫妻店 。 磨豆浆、点豆腐的活儿比较辛苦 , 一般由丈夫负责 , 要想让豆腐在清晨开门的时候新鲜上市 , 常常要工作到半夜 。 所以白天卖豆腐的工作就要由妻子承担 。 不干粗活的老板娘往往养得细皮嫩肉 , 同时为招徕顾客 , 未免有卖弄风情之举 , 引得男人以“吃豆腐”为名 , 到豆腐坊与老板娘调笑几句 。 于是 , 女人往往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来训斥丈夫 。 慢慢的 , “吃豆腐”便有了男人占女人便宜的意思 。
瞿秋白临终前写的《多余的话》 , 最后一句还念念不忘地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 , 世界第一 。 」「吃豆腐」这句话也很有意思 。 拥挤的车上 , 免不得人碰人 。 有女子被一男子挤了一下 , 就大怒道:「你想吃我豆腐啊!」男人也怒道:「谁要吃你的豆腐!你以为我是吃素的吗!」「不是吃素的」 , 由《诗经》「彼君子兮 , 不素餐兮!」而来 。
中国的“吃”文化的影响之深之广 , 用“吃”似乎可以代指一切 。 “吃豆腐”是占便宜 , “吃亏”是上当 , “吃官司”是被控告 , “吃一拳”是打人 , “吃力”是力不从心 , “吃里扒外”是两面派 , “吃闭门羹”是被拒绝……
推荐阅读
- 火锅|“我们这桌474万?怎么可能啊”带朋友去吃火锅的吴女士被店家的账单给吓傻了
- 鲶鱼|3种“可怜”的淡水鱼,因便宜常被人轻视,却都是刺少肉多的美味
- 绿豆|“入伏咬3根,苦夏也精神”,7月16日入伏,再忙也别忘给家人吃
- 蛋糕|北方人在南方,一家三口的晚餐3荤1素,“走红朋友圈”,太解馋了
- 猪肉|50岁后,建议少吃米面,多吃5种“黄金粗粮”,身体硬朗精神好
- 葡萄干|“吃到就是捡到”的21种“童年冰棍”,现在越来越少,可遇不可求
- 猪肉|想知道雪糕“顽固不化”的秘密吗?看这里
- 花卷|小衰浅谈“偷吃零食”的心得,就连学霸也深有同感!
- 春饼|7月16日入伏,无论贫或富,也要吃5种“伏补”好食物,入伏更舒爽
- 鲍鱼|“退你份子钱,滚回家吃去”婚宴上亲戚拿袋子抢鲍鱼,新娘掀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