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黄,中药名 。为蓼科植物高山大黄RheumnobileHook.f.etThoms.的根茎 。产于西藏米林、朗县 。具有泻热,导滞,散瘀,消肿之功效 。常用于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滞,痢疾,湿热发黄,目赤头痛,闭经,症瘕,痈肿疔毒 。
入药部位
根茎 。
性味
味苦,性寒 。
归经
归胃、肝经 。
功效
泻热,导滞,散瘀,消肿 。
主治
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滞,痢疾,湿热发黄,目赤头痛,闭经,症瘕,痈肿疔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外用:适量,捣烂敷 。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 。
采集加工
9-10月采挖根茎,除去泥土、杂质,切片,阴干备用或鲜用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2m 。茎直立,粗壮,不分枝,具多数基生叶及大型苞片 。基生叶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可达30cm,先端圆钝,基部浅心形,革质,上面无毛,下面具小突起;叶柄粗壮,长8-15cm;托叶鞘膜质,红褐色;苞片卵圆形或圆形,膜质,淡黄色,具网状脉,直径10-20cm,反折,遮盖花序,花时脱落 。花序圆锥状,分枝密集,无毛;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宿存,椭圆形,淡绿色,长2-3mm;花丝细长,外露;花梗中下部具关节;雄蕊9;花盘不发达,子房卵形,具3棱,花柱3,较短,柱头膨大成头状 。瘦果连翅成宽卵形,长6-7mm 。
文章插图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900-4000m的山坡草地 。产于西藏米林、朗县 。
繁殖方式
成年的塔黄开花后,植株高达2米左右,黄色的花(苞片)相互交错,层层叠叠,越往上越小,形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宝塔状,就像是一座建在高山上的温室,保护着藏在里面的小小花朵 。塔黄开花后,花朵就会散发一种特殊的香气,吸引着蕈蚊进来传粉,授粉后的塔黄会结出大量的果实,虽然有一部分的种子沦为了蕈蚊幼虫的食物(蕈蚊进来产卵),如果没有蕈蚊来传粉,塔黄也结不了种子,更不能继续进行繁衍 。
保护级别
塔黄虽然还没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但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恶劣,所以数量也是极为稀少的 。
性状鉴别
根和根茎圆锥形或类圆锥形 。长8-20cm,直径3-8cm,顶端留有残基,栓皮褐棕色,粗糙具多横皱纹 。断面棕褐色,无星点 。新断面在紫外灯下显紫色荧光 。质硬,味苦涩 。
药理作用
1、致泻作用 。
2、抑菌作用 。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 。外用治痈肿 。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滞,痢疾,腹痛后重,湿热发黄,水肿,目赤头痛,闭经,症瘕等症 。外治痈肿疔毒,烫火伤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