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茶树栽培技术】 2、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的改造, 是茶叶生产上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 必须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 茶树衰老程度, 造成原因, 统筹兼顾, 全面安排, 拟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分批改造计划, 以利技术改造计划的推行 。
改造低产茶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 适合当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改树”、“改土”和“改园”三项 。 这三项虽各有其独立的意义, 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互相促进的和互相制约的 。
(1)树体改造
包括树冠更新和根系更新两部分 。
①树冠更新:树冠更新的主要措施是修剪 。 修剪在树冠管理中, 通常分为轻修剪、重修剪和台刈三种类型 。 依据茶树不同的衰老程度, 采取不同的修剪措施 。 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势和更, 新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 。 低产茶园中, 还有一些半衰老和未老先衰的茶树, 树龄并不大, 但由于重采轻培, 导致茶树矮小, 产量低下, 需采用重修剪改造 。 已严重衰老的茶树, 枝干皮层灰白, 分枝稀少, 并出现回枯现象和枝干布满地衣苔醉, 即使增施肥料, 也无济于事, 需进行台刈 。 三种不同类型茶园的具体改造方法, 在修剪一章已有详细介绍 。
②根系更新:研究材料证明, 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 既是相互促进的, 又是相互制约的 。 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向周围增长时, 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 。 吸收根系愈发达, 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升高 。 但到一定树龄之后, 树冠衰老, 产量下降, 这是与根系的萎缩、粗根比重显著增加、有效根系大量死亡和吸收功能衰退紧密相关的 。 同时, 与茶园土壤理化性状恶化、表土冲刷、盐基流失、肥力下降也有直接的关系 。
深耕不仅是一种改土措施, 而且在深耕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要断伤部分根系, 这有激发新根生长的作用 。 根据安徽祁门茶叶研究所的试验资料, 深耕两年后, 未经深耕处理的其活动根系较深耕处理的接近土表3-5厘米 。 同时, 深耕的又较未深耕的深入土层5-10厘米 。 深耕结合施肥, 活动根系更多 。 茶树的枝干和根系构成植株的整体, 试验资料证明, 在根系更新后, 再行枝干更新, 比仅更新枝干的, 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
根系更新的时间, 一般可安排在枝干更新前, 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在枝干更新当年的秋末茶树处于休眠期进行的 。 深耕的位置距根颈20厘米以外, 深度40-50厘米, 结合施用有机肥和磷肥效果则更好 。
(2)园土改良
土壤是茶树生育吸取水分和矿物营养的源泉 。 茶树的根系可深入土层1米以下, 支根和吸收根布满整个行间 。 然而最活跃和最有效的吸收根系, 都分布在10-40厘米土层之内, 这种自然伸长状况, 只有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才能实现 。
低产茶园, 因种种原因, 土壤通常表现为土层浅薄, 肥力低下, 土性不良, 即使增施肥料, 也得不到理想效果 。 因此, 在改树的同时,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就成为低产茶园改造成败的重要条件 。
①砌坎保土低产茶园大多处于高山陡坡地带, 丛播稀植, 经多年雨水冲刷, 水土流失严重, 茶根裸露, 土壤疮薄, 养地和用地处于严重的“入不敷出”状态 。 安徽黄山茶区结合森林抚育, 用树枝或作物稿秆, 沿等高线打桩, 修成“拦泥坝”, 防治水土流失;四川茶区类似的做法称作“摘盖”, 就地取材, 用石块、泥块或草皮砖筑梯 。 在筑梯的同时, 还应按新茶园的要求, 修建排蓄水系统, 做到多余的地表水能及时排出园外, 以保持梯坎的完整 。 在有草源的地方, 割草铺园, 既保土, 又增肥、保温, 防治杂草滋生, 活化养分, 提高肥力, 是当今世界各茶叶生产国普遍推行的增产措施 。
推荐阅读
- 三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
- 三十四 茶树栽培技术
- 三十三 茶树栽培技术
- 三十二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五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四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三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二 茶树栽培技术
- 二十一 茶树栽培技术
- 油茶籽摘后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