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茶树栽培技术( 二 )



    ②深耕施肥种茶前未曾深翻, 或开垦时深挖不够, 或土质特别粘重的, 要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 以创造深厚肥沃的耕作层 。 这项措施在改树前进行效果更为理想, 同时兼有更新根系的作用 。 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 每亩施有机质肥料5000公斤, 磷肥25-40公斤 。 由于深耕必然会损伤根系, 因此选择深耕的适应时期十分重要 。 一般在地上部分更新后的9至10月进行较好, 此时尚有足够的地温, 能促使断根愈合与新根生长 。

    ③加培客土对土层特别浅薄, 石砾多, 肥力差, 土壤流失严重的低产茶园, 必须添加客土, 培厚土层 。 客土应选择森林表土、塘泥、水库泥等有机质丰富的肥土为宜 。 同时要针对茶园土质状况, 采用粘土掺沙, 沙土加泥的办法, 改善土壤结构 。 抽槽换土是湖北茶农的经验, 对一部分土壤疮薄的低产茶园, 在茶树行间, 沿树冠垂直挖一条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 取出的土置于沟上熟化, 新土填入沟中, 实行园土逐步更换 。

    (3)园相改造

    在低产茶园改造过程中, 园相改造要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范畴, 通过农、林、牧统一规划,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才能实现建立最佳的茶树生态环境, 提高低产茶园的改造效果 。

    从茶叶生产的现状来看, 我国茶区在许多地方小生产的痕迹至今依然存在, 因此, 改变分散地块, 退出间作, 建立专业茶园, 是改造园相的重要内容 。 近年来, 在浙江等地推行“三个一批”的改造方案, 收到较好的效果 。 其基本内容是着重改造, 提高一批专业茶园;积极发展一批高标准新茶园;淘汰一批不宜种茶的平地、陡坡茶园 。 三者相互联系, 又相互促进 。 发展一批是前提, 利用低山、近山、缓坡集中成片, 土层深厚的地带, 严格掌握技术要求, 开辟等高、宽幅、窄幅条式新茶园, 为全面改造低产茶园, 奠定增产基础 。 浙江镇海洪岙村是个老茶区, 改造前有茶园176亩, 产茶60担, 亩产仅17公斤 。 以后, 他们先抓了发展新茶园, 后又抓了低产茶园改造(包括淘汰) 。 他们的做法是以改造为重点, 制订全面规划, 分批分期, 先易后难, 分年实施 。 改造的速度既要积极, 又要尽可能不减少当年收益, 每年改造20-30亩(占应改造茶园的11-17%), 同时淘汰部分平地、洼地(积水)和陡坡茶园, 退茶还林、种粮, 使粮、茶、林各得其所.前后经过6年努力, 初步完成了全村低产茶园的改造 。 这样, 经10年时间, 全村生产茶园面积达到近200亩, 茶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年产干茶487担, 单产提高到120公斤 。

    衰老茶园和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大多种植密度不大, 茶园缺株、断行严重, 要按合理密植规格补密 。 株行距宽窄不一的衰老茶园, 补密时要考虑原有茶树的种植规格, 原行距在1.5米以下的, 只补株间空隙;原行距在2.5^-3米的, 除株间补密外, 中间应增补一行;对部分严重缺株的茶园, 应使茶行尽可能改补成条列式 。 对于稀疏零乱、茶丛矮小、树龄衰老、缺株达60%以上的“满天星”茶园, 以及极度衰老的坡地条栽茶园, 可按新茶园茶行规格, 重新在行间采用移栽或直播, 沿等高线设置茶行 。 坡度超过15度的, 修筑梯坎 。 在新茶树未投产之前, 老茶树继续采摘茶叶, 待新茶树养成后, 再将老茶树挖除, 群众称这种改造方式为“以新代旧” 。

    茶树属多年生作物, 但其经济栽培年龄并不是无限的 。 茶树到达一定的年龄以后, 虽然还可以通过更新措施加以复壮, 但在茶树个体生命活动中, 经过若干次更新之后, 更新周期愈来愈短, 树势恢复也愈来愈减弱 。 因此更新复壮也并不是无止境的.在低产茶园改造过程中, 这类情况多数是在百年以上的老茶园中才会发生 。 对于这类茶园, 就应考虑换种改植, 将老茶树连根拔除, 再把园中土壤经过60厘米以上深翻, 或病区实行土壤消毒 。 消毒剂常用的有二澳乙烷(EDB)及氯化苦等 。 种植1-2年绿肥, 然后改种新选育的茶树优良品种, 使其成为彻底更新的全新茶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