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烤茶与下关沱茶】客来献茶, 这是我国人民交友客的传统礼节 。 但是, 白族人的饮却很有特色 。 他们敬献给客人的则是用小砂罐焙烤出来的冲茶, 色浓味醇, 别具一 格 。 如果你来到白族人家作客, 主人就热情地让你到堂屋里就坐, 然后立刻在火盆上架火煨水准备烤茶 。 白族住宅主房长三间之一的堂屋就是厅, 每家堂屋内一般都备有木架铸铁火盆, 上面支着三脚铁架 。 这个火盆就是用来待客烤茶的 。 白族烤茶的方法是很别致的人架好火、煤上水壶, 一面和客人寒 喧, 一面把小砂罐放在火盆上预热, 到了一定火候就放人茶叶, 快速抖动簸荡, 让茶叶在砂罐里翻腾 。 待茶叶发泡, 呈微黄色, 开始冒出茶的青香味之后, 即冲入微量沸水;只听嚓嚓之声, 顿时茶水全部化作泡沫翻上罐口如绣球花状;客人喷喷称妙, 烤者亦用手轻拍大腿, 叫:“落, 落!”这时, 满屋茶香味四溢, 使迎客气氛更加热烈 。 等到泡沫落下之后, 再加适量沸水, 即可斟人茶盅内 。 这种茶称“雷响茶” 。 每盅只能斟浓茶二、三滴, 茶水呈琥珀色, 晶莹透亮, 浓香扑鼻, 令人垂涎不止 。 盅内再兑少许开水, 即可品茗, 茶味香例醇厚 。 罐内再倒满开水, 稍娘后又可再斟一轮 。 每斟一轮称一道茶 。 白族烤茶一般斟三道, 俗称 “三道茶”, 即“头苦、二甜、三回味 。 ”第一道茶是纯茶水;第二道称甜茶, 茶内放人核桃仁片和红糖;第三道称回味茶, 用茶水调, 再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 。 白族烤茶的敬茶礼节似乎也很繁缛 。 烤茶者首先将第一杯茶双手齐眉敬给客人, 客人接茶后又转敬给主人家的最长者, 互相央谢;待对在座的人都央敬一番之后, 方才开始掇饮 。 白族烤茶很考究茶具 。 俗话说:“酒盅要粗糙, 茶盅要巧 。 ”献客的茶盅以洁白枯致小巧的瓷杯为上品 。 客人手端着茶, 一面品茗, 还一面赞赏茶盅 。 主人斟出的每道茶的分量也很讲究, 每杯不得一次斟满, 以供品一两口为限 。 这就是白族俗语所说的:“酒满敬人, 茶满欺人 。 ”斟满盅的茶拿给客人喝, 这是很不礼貌的 。 白族人饮茶的历史己很悠久 。 唐樊绰的 《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散收无采造法 。 蒙舍蛮以椒姜和烹而饮之 。 ”银生指现今的景谷至西双版纳一带 。 这说明早在l000多年前的唐代, 西双版纳就已经盛产茶叶, 并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大理 。 因此, 当时的白族人已有饮茶习惯了, 只不过与现今的饮法不同而已 。 自古以来, 下关是茶叶的集散地, 也是制茶中心 。 1908年, 下关正式建立大型茶厂 。 原料主要来自双江、临沧、风庆、勐腊等县;制成后运销丽江、维西、宜宾、西藏等地 。 在茶叶制品中, 以下关沱茶闻名远近 。 沱茶, 又名叙府庄 。 据说, 在1916年以前销到四川叙府 (宜宾)的下关茶叶多为散装, 因路途遥远, 常遭风雨, 损失很大 。 以后下关茶厂研制成沱茶, 在四川宜宾享有很高的声誉, 因而得名叙府庄 。 又据说, 沱茶的得名又与四川的沱江有关 。 沱茶的配料 (又称品堆), 过去以猛库春尖、风山茶、博尚茶和景谷茶按一定比例, 经过拣、蒸、揉、压、称五道工序精制而成 。 形如蘑菇、碗口, 有100克和200克装两种, 耐储, 经久味不变 。 泡出茶色如竹叶青, 香气独特, 茶味持久, 清香醇郁 。 下关沱茶用以烤茶, 堪称上品, 在大理地区亦享有盛名 。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沱茶已成为我国出口的畅销品, 远销日本、法国、意大利 。 法国(快报)曾登载了一篇题为《减肥茶--沱茶)的文章, 对泊茶进行介绍 。 文章说:“沱茶的清香气使人想起农村院落的芬芳 。 现在在欧洲, 沱茶月销量达5吨多 。 这种茶对欧洲是新鲜的 。 ………在巴黎的售价为每百克25法郎, 可在一些饮食店, 几家茶叶铺和越来越多的药店里找到 。
推荐阅读
- 图 明太祖与灵山茶
- 黑茶与普洱茶制茶工艺的区别
- 寓意兴旺发达的公司名字
- 闽南人与茶
- 安吉白茶特异性状鉴定与利用
- 真茶与植物代用茶的鉴别方法
- 龙茶与猴茶
- “餐茶”文化与“餐茶”科学
- 腿上有痣的位置与命运图解 左大腿外侧有痣代表什么
- 大红袍与准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