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历史——从吃茶到饮品】首先想跟大家讲一下茶的历史 。 根据唐代《陆羽茶经》:“茶之为饮 , 发乎神农”;其实神农时茶不叫茶 , 叫“荼” , 也不是饮而是吃 , 当时是吃茶不是饮茶、喝茶 。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神农 , 大家也叫他炎帝 , 在长江流域一带 , 北方黄河流域一带是黄帝部落 , 炎帝神农看到民间的疾苦 , 他很想在草药里找出药性 , 能够治疗百姓的疾病 ,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惜以身试药 , 尝尽天下的草药 。 草药有的对人体非常好 , 但有的也是有毒的 , 他身中多种毒性走路也很艰难 , 当他走到一棵树下坐下歇息时 , 一股清风吹过来 , 伴随着一些树叶的香气 , 他精神为之一振 , 他心里想可能这棵树会对我解除身体里的毒性有所帮助 , 于是他起身摘下一些树叶吃 , 一会儿身体就感觉好多了 , 于是他想到这棵树能够解毒 , 他又摘了一些叶子回去 , 连续吃了几天 , 身上的毒性就逐渐被解除了 , 这就是《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 , “神农尝百草 , 日遇七十二毒 , 得“荼”而解之 。 ”
到了周朝 , 茶已经成为一种药品 , 也成为百姓不可缺少的很珍贵的东西 , 大家平时治病也使用它 , 祭祀的时候也用它来供奉祖先 。 到了唐代以前 , 茶已经变成了一种饮品了 , 唐代很多文人墨客喜欢煮茶论道、吟诗 , 在这个时候陆羽写下了一部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茶的巨着 , 基本上将我们今天所喝的茶叶都写到了 , 但是唯独就没有写普洱茶 , 这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系 。 唐代的时候在云南是南诏国 , 唐朝与南诏国的关系时好时坏 , 陆羽二十几岁之后就一直遍游名山写这本茶经 , 但是确确实实当时南诏国与唐朝不和 , 所以他没有机会去到云南 。 到了南诏国与唐朝修好的时候 , 陆羽已经六十多岁了 , 这可能是他一生的遗憾 。 唐朝之后喝茶、品茶的历史逐渐走向辉煌 , 特别是现在经济水平提高 , 我看没有哪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喝过茶的 。
普洱茶的历史
我这里主要还是想讲一下普洱茶的历史 。 普洱茶根据记载已经有3300年了 , 最早时是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祖先 , 叫古濮人、越人 , 他们以前是以打猎为生的 , 吃肉为主 , 但是他们也会食用一些野菜来调整肠胃 。 在采摘野菜来吃的时候 , 一些茶果掉在地上长出嫩苗 , 他们也当做野菜采回去吃 , 这些野菜虽然吃起来有一点苦 , 但是吃后肠胃舒畅 , 精神非常好 , 久而久之他们就注意到这个东西 。 他们当时管这种东西叫做‘腊’ , 其实现在傣语里这就是‘茶’的意思 。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好 , 由肠胃而引起的疾病如果不治疗的话对身体的影响很大 , 现在发现了这个茶 , 首先可以调整好肠胃 , 精神调整好 , 按照中医的说法茶是可以直接入五脏的 , 他们得到了茶这种东西身体健康就变得好了很多 , 所以当时他们说茶能够解毒、茶能够治病 。 到了汉朝就已经有了真正的文字记载 , 最早我们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汉朝 , 我们说普洱茶是: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 。 大唐文成公主进藏 , 带的礼品里其中有一样礼物就是茶 , 以前西藏没有蔬菜、没有植物养分 , 而到了唐朝他们才认识到茶 , 将茶煮好和马奶、酥油混合在一起 , 成为了酥油茶 , 植物养分主要就是通过酥油茶摄取的 。
推荐阅读
- 茶叶的三种储藏方法
- 不同的茶叶在存储时有不同的要求
- 北港毛尖茶的储藏方法,北港毛尖茶怎么保存
- 家庭贮存茶叶的几种好方法
- 龙井茶贮存需要注意的六点
- 金针的形态特征
- 金针的种植技术
- 金针的营养价值
- 金针的食用安全
- 四川:峨眉派的茶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