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布朗族茶俗

【中华茶文化:布朗族茶俗】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 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 西双版纳是布朗族最集中的地区 。 布朗族在古代是濮人的一支, 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 有“古老茶农”之称 。 千百年来, 布朗族一直保留着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他们每迁徙到一个地方, 一般都会在那里种下茶树, 开始新的生活 。 因此, 有布朗族寨子或曾经有过布朗族寨子的地方, 其附近几乎都有古茶树 。 在布朗山、西定、巴达和打洛等地, 最早种茶的均是布朗族 。 布朗族擅于制作晒青毛茶和酸茶, 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土罐茶的习俗 。
酸茶
酸茶的制作方法是:采摘夏秋茶一芽三四叶及较嫩的对夹叶、单片叶, 蒸或煮熟后, 放在通风、干燥处7天至10天, 使之自然发酵, 再装入较粗长的竹筒内, 压实、封口后埋入房前屋后地下干燥处, 以土盖实, 埋一个多月后即可取出食用 。 布朗族吃酸茶习俗非常古朴, 一般早、晚各吃一次 。 在家中燃起火塘, 焖上一锅饭, 烧上一些辣椒, 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 。 吃饭时, 从竹筒中取出酸茶, 放入口中, 慢慢咀嚼 。 这种酸茶具有解渴、提神、健身和消除疲劳等功效, 是美食与保健食品 。
喃咪茶
喃咪茶是蘸喃咪吃的茶, 勐海县打洛等地的布朗族以茶当菜 。 吃法:将新发的茶叶一芽二叶采下, 放入开水中稍烫片刻, 以减少苦涩味, 再蘸喃咪吃 。 有的甚至不用开水烫, 直接将新鲜茶叶蘸喃咪佐餐 。
青竹茶
青竹茶是布朗族在野外劳动时的饮茶方式 。 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 在劳动间歇时, 布朗人在地头边燃起火堆, 将刚砍下的香竹砍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作煮茶和饮茶的器具 。 竹筒长30厘米至50厘米, 装入清凉的山泉水后放在火堆边烘烤, 待水沸腾后放入随身携带的晒青毛茶稍煮片刻, 煮好后即可倒入若干短竹筒内, 分送众人饮用 。 这种青竹茶将山泉水与青竹香、茶香融为一体, 滋味浓醇、爽口 。 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 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
土罐茶
布朗人还采用土罐茶招待宾客 。 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 在火塘边慢慢烘烤, 并不停地抖动, 使茶叶能均匀受热 。 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香味时, 再注入开水, 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 。
布朗族也将茶叶作为祭品、礼品, 甚至姑娘们的陪嫁品 。 赕佛、建新房、入寨式、祝寿、订婚和结婚等, 茶叶、酸茶都是布朗人之间表达心意、传递感情的礼品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