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大碗茶是中国特色茶文化之一,风靡于解放时期的老北京,茶有两种,一种是煎茶,即把茶叶投入开水直接煎熬;还有一种是特有成茶,是由大碗盛有煮好的茶加盖上玻璃等待过路口渴的行人 。 大碗茶是中国特色茶文化之一,风靡于解放时期的老北京,茶有两种,一种是煎茶,即把茶叶投入开水直接煎熬;还有一种是特有成茶,是由大碗盛有煮好的茶加盖上玻璃等待过路口渴的行人 。 早年间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作生意 。 什刹海海沿上、各个城门脸儿附近、天桥一带,常能碰见挑挑儿卖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头或是小孩,挑子前头是个短嘴儿绿釉的大瓦壶,后头篮子里放几个粗瓷碗,还挎着俩小板凳儿 。 一边走一边吆喝 。 碰上了买卖,摆上板凳就开张 。
卖大碗茶的现在也还有,不过全都改成茶摊了,名声赫赫的大碗茶集团公司就是从这儿起的家 。 这种茶摊在旅游区常能见着 。 树荫底下,支张小桌,摆几个小凳,玻璃杯里早就晾好了茶水,上边还都盖着盖儿,透着那么干净,那么凉快 。 顾客来了,一口气能喝下好几杯去 。
【中国特色——大碗茶】北京茶馆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 。 那时候,北京四九城的街面上,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茶馆,一天到晚,
接待着三教九流的茶客 。 当年的茶客里边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八旗子弟 。 满、蒙、汉八旗原本是清朝政府统一中国的时候所依靠的军事力量,政府为了保证随时都有足够的兵源,不准闲散的八旗子弟离开八旗自谋生路,他们只能依靠朝廷发给的粮饷度日,这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 。 战争结束以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十来万人守在北京,无所事事,只能是游手好闲,提笼架鸟,走狗斗鸡,浪荡度日 。 茶馆是这些人一天也离不开的地方 。
当然上茶馆的不全是八旗子弟 。 茶馆是个公共的社交场所,是各类社会信息聚集和传播的地方,这一点和国外的咖啡馆其实是一样的 。 茶客们在这儿评茶、论鸟、拉家常、讲时事;会朋友,谈买卖,一坐就是半天,花钱不多,收获不少 。 有些茶馆为了招徕生意,又搭起舞台,添上大鼓、评书,添上京戏,茶馆又成了娱乐场所 。 北京城有名的广和、天乐、同乐等大戏园子,早先都是茶园 。
有的茶馆专作某一类人的生意,比方说打小鼓收旧货的小贩,他们每天都在固定的茶馆歇脚聚会,一边喝茶,一边交换情报,他们管这地方叫“攒儿上” 。 北京城那些打散工的泥瓦匠、木匠、棚匠,每天早上也在固定的茶馆聚齐,一边喝着茶,等着包工头儿来叫人,他们管这儿叫“口儿上” 。 所以与其说这类茶馆提供的是茶,不如说是提供了一处廉价的社交环境 。
推荐阅读
- 唐代的西湖茶——钱塘天竺禅茶韵, 陆子茶经始留名
- 宋代保健茶——汤的兴盛
- 香飘九畹清若兰,幽薄芳草天真气—— 茶香之清幽美
- 茶香之脱俗美——风流气味未染尘,不是人间香味色
- 武夷茶文化——武夷茶宴
- 喝普洱——花样百出的调饮喝法
- 茶艺学一手——金骏眉的冲泡方法
- 文人雅士的饮茶习俗——文士茶
- teapigs抹茶——不只是小清新
- 婚俗——“三茶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