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北宋时期,饮茶之风传遍各地,北宋的诗人们爱茶,为了喝到好茶,他们不仅对茶 本身的品质有要求,而且对冲茶的技术也有要求,而这种高的要求使北宋的人们除了掌 握基本的技巧之外,还要追求茶技的艺术感 。 在北宋的茶诗中记载了很多在当时风靡一 时的独特的煎茶和饮茶方式,比如分茶、点茶、斗茶等等 。 当他们相约在一起品茶的 时候还会以此为娱乐,冲好之后,一边品茶,一边比较谁的茶更好 。 这种斗茶、分茶、 点茶的饮茶之风实际上是北宋时期文人生活极度雅致、艺术化和诗意化的一种表现 。 从不少的茶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们的这种富有趣味,而又丰富多彩的饮茶 生活 。 首先来看关于分茶的饮茶生活的记载 。 什么是分茶呢?分茶,是指煎茶的一种方 法和技巧 。 这种习俗在北宋的时候就开始流行了 。 在讨论这种技术之前,我们先看看北 宋人们所用的茶叶 。 北宋的时候一般有两种茶叶,一种是团茶,一种是散茶 。 因为团茶 做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团茶的价格就比散茶要贵 。 由于价格的不同,富贵人家一般喝团茶,而普通老百姓则一般用散茶 。 散茶即是摘来的散的茶叶,而团茶就复杂多了,由散茶制成团茶要经过很多道的工序才可以完成 。 在制作团茶时,首先,先要把茶叶炒一下, 然后将这些炒过的茶叶捣碎成为粉末,再将这些粉末拍打,压实,这样粉末就紧紧黏在 在了一起,成为了饼状,最后将这些饼状茶叶晒干了封存起来就成为茶团了 。 这些制成 的茶团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有的像葵花,有的就是小圆团形状 。 一般分茶时,用的 是茶团 。 在分茶时,先把这些封好的团状茶叶碾碎,然后注入热水,在注入热水的同时, 还用筷子不停地搅动,这时在茶杯中就会出现一片白色的茶乳 。 不要小看这种搅动的技 巧,虽然看似简单,可是正因为这种搅动会使这白色的茶乳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状,随 着搅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茶乳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高山,一会儿像条鱼,一会 儿像朵花,各种图案变幻无穷 。
这种高超的技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在诗人们的不少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比如 北宋诗人陈与义写的一首《与周绍祖分茶》:“竹影满幽窗,欲出腰髀懒 。 何以同岁暮,共此晴云 。 摩挲蛰雷腹,自 笑计常短 。 异时分忧虞,小杓勿辞满 。 (陈与义《与周绍祖分茶》)”
接下来我们来看关于点茶和斗茶的饮茶生活的记载 。 点茶在宋代的时候也叫作斗 茶 。 这是北宋时期比较流行的另外一种饮茶方式 。 其实这种饮茶方式早在五代的时候就 产生了,只是到了宋代才开始流行起来 。 何谓斗茶呢?顾名思义,“斗茶”主要强调的 就是“斗”,比较谁冲茶的技艺更加高超,谁冲出来的茶叶口感更加地纯正 。
【北宋时期的饮茶风尚】在宋代斗茶之风为何如此盛行呢?我想主要有一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首先,斗茶之风之所以如此盛行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 宋朝时候的社会环境 比较封闭,文人和官员的心态也都比较地内敛,不如唐朝时候那般地开放和随意 。 这一 点我们通过比较唐宋两朝的人们的服饰特点和当时的政策制度等就可以看出 。 比如从服 饰方面来看,唐朝时候人们的服装多比较飘逸大气,而到了宋朝的时候,服装就不如唐 朝是那么开放了,而是显得比较严谨;从社会制度政策等方面来看,唐朝的时候,对外 交流比较多,与境外的其他国家交流也比较频繁 。 比如在大家都知道的唐僧到西天取经 的故事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宋朝的时候对外交流就不如唐朝时那么频繁了 。 而且宋朝 的疆域也比较小,不如唐朝时候那么广阔,因此,交流和开放的程度都受到了一定的局 限 。 这些社会环境都决定了宋朝时候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内省,使得诗人创作的时候,文 章的气势与唐朝相比减弱了很多,而表述的语言和技巧则更加地细腻 。 这一点表现到饮 茶上来,就使得人们在品茶的时候更加注重对这些细微之处的茶技和茶艺的注重 。
推荐阅读
- 傣族人民世代相袭的传统茶饮竹筒茶
- 安溪人生活中的茶文化
- 茶农
- 碧竖
- 古剑山不可不“茶”的地方
- 元代的饮茶习俗
- 绍兴独具特色的四季茶俗
- 世界各国的饮茶文化大观
- 白琳工夫红茶的历史进程
- 茶俗,历史文化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