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文章插图
【【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茶馆, 古代称为茶寮、茶肆、茶坊、茶楼、茶房、茶社等, 茶馆这个词, 直到明代才有所记载 。
茶馆是一间房子, 这个房子里的全部内涵, 便是茶叶和水了 。 进了这间房子的人, 冲着喝茶水解渴的人不多, 大多数是来打磨心情和时光的 。 要说做这样的事儿, 呆在家里也能完成, 只是心情放不开, 也便打磨得不畅快 。 打磨心情还需要有几个气味相投的扎在一起, 才会有一拍即合的效果 。
茶馆 古今”泡“
【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文章插图
古今的茶人都谙知于此, 看来只有到市井的茶馆里, 才能把这事打磨好, 于是便有了“泡茶馆”、“孵茶馆”、“坐茶馆” 。 其实, “泡”、“孵”或“坐”的意思, 都是慢悠悠的一种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 让茶水把心情充分舒缓开来, 让时间不知不觉地流过去, 直到心满意足 。 这样一种浸泡在茶水里打发生命过程的浪漫, 可能是一种最好的消遣和享受, 于是, 古往今来茶客们的泡茶馆, 成了一道绵延不绝的风景 。
【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文章插图
泡茶馆重在一个“泡”字上, 即要在茶馆里呆上几个时辰, 才能泡出些味道来 。 这样的消遣在茶馆兴起之初还办不到 。 起初街头路边的茶摊茶棚以至驿路上的茶亭, 只能起到为路人茶饮解渴或小憩的作用, 那里面没有泡的条件 。 在宋人《宣和遗事》中, 有记述宋徽宗在“周秀茶坊”久坐寻访名妓李师师的故事, 这倒有一点泡的味道 。
茶馆 南宋
【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文章插图
到了南宋, 由于江南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大多官宦商客偏安无事, 为了适应这些人精神方面的需求, 京都临安出现了许多富丽堂皇大茶坊, 这些大茶坊“莫不靓装迎门, 朝歌暮弦, 浮费颇多”, 这是专门为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彻底寻欢作乐的地方, 这些人昼夜呆在大茶坊里打磨靡靡颓废的感情, 可谓泡茶馆的早期人士了 。
到了南宋中期, 杭州的高级茶楼多起来, 据《梦粱录》载:“今之茶肆, 列花架, 安顿青松异桧等物于其上, 装饰店面, 敲打响盏歌卖 。 大凡茶楼, 多为富商子弟, 诸司下人会聚 。 ”这种高级茶楼供“士大夫期朋约友”, 开展清雅的社交活动, 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泡茶馆 。
茶馆 明朝
【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文章插图
茶馆这个名称, 直到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 。
明代, 随着茶馆的进一步勃兴, 说书弹唱等艺道的涉入, 泡在茶馆里一边听书喝茶, 一边聚友聊天, 时间也在茶香音韵里悄悄地流去, 泡茶馆的人已从官宦富家渐渐渗透到市井百姓了, 这在明代的话本文学里, 已有了不少的记述 。
明代中晚期, 大运河两端茶馆业兴旺, 《杭州府志》记载"今则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 可谓茶馆林立 。 明张岱《陶庵梦忆》记载:“崇祯癸酉(公元1633年), 有好事者开茶馆 。 泉实玉带, 茶实兰雪, 汤以旋煮, 无老汤;器以时涤, 无秽器 。 其火候汤候, 亦时有天合之者 。 ”
茶馆 清朝
【寻茶记】茶馆——泡出来的漫漫岁月

文章插图
茶馆的真正鼎盛时期是在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 。 清代, 茶馆业更盛 。 随着八旗子弟的入关, 他们饱食终日之余, 无所事事, 茶馆成了他们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 为此, 清人杨咪曾作打油诗曰:“胡不拉儿(指一种鸟)架手头, 镶鞋薄底发如油 。 闲来无事茶棚坐, 逢着人儿唤牙丢(相互招呼的口头禅) 。 ”在康乾盛世年间, 出现了“太平父老清闲惯, 多在酒楼茶社中”的世风, 再加之茶馆里艺道的丰富多彩, 北京、天津、成都等地的茶馆, 被各色人丁泡得人满为患火爆兴盛 。

推荐阅读